相关习题
 0  204819  204827  204833  204837  204843  204845  204849  204855  204857  204863  204869  204873  204875  204879  204885  204887  204893  204897  204899  204903  204905  204909  204911  204913  204914  204915  204917  204918  204919  204921  204923  204927  204929  204933  204935  204939  204945  204947  204953  204957  204959  204963  204969  204975  204977  204983  204987  204989  204995  204999  205005  20501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并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名称_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3)某同学在观察到发生装置内有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

4)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_____。(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填①或②)通入。

6)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氰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a)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填序号);

b)收集氨气,应采用的装置为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为了验证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某校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并验证(药品用盐酸和碳酸钠):

(实验方案)如图探究实验

(实验现象)反应后,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中的_____(选填左边右边中间)。

(解释与结论)

兴趣小组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_____

(反思与评价)若小组使用的药品(盐酸和碳酸钠)不变但要得到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结论,你认为应对实验方案进行怎样的改进_____

2)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_____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________关系密切.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甲、乙、丙都是常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乙能引起“温室效应”,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甲转化为丙的途径有多种,写出通过化合反应的方式,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室用图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中的橡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_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

称取石灰石(主要成分,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结束后放出气体,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某学生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变成_____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将这个溶液加热以后,溶液又变成_____色,该同学在加热时的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的错误_____

2)若将点燃的镁带插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该反应的文字式可表示为:镁+二氧化碳氧化镁+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可有条件地支持燃烧

C.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属于混合物

D.镁条着火也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_____

2)如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氧化镁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微粒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单质

化合反应

纯净物

化合反应

Y

化合物

分解反应

混合物

氧化反应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HClB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B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假设反应都是充分完全):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9.7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均保留0.1%

1)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若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图甲到图乙的反应现象是_____

图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_;若用正确操作测得丙中溶液的pH5,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请你另选不同种类物质,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过量的实验方案_____

3)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

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乙实验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他们猜测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经_____(用方程式表示)。于是他们又取了部分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少量的_____(碱溶液),通过_____现象,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准备对这瓶溶液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做出了猜想:

猜想1.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同学们把方案中的某溶液换成了_____溶液,通过实验现象确定了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的名称是_____

2)操作过程中,待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选填一种原因)

4)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

向溶液I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溶液Ⅱ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

若不考虑损耗,最终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工业生产中,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配制石灰乳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俗名为_____,常用作_____,配制石灰乳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整个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