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
B. 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
C. t2℃时,将1g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g不饱和溶液
D. 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之首。
稀土元素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能源、环保、农业等领域。如图为稀土元素--镧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下面有关镧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镧--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7B. 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C. 镧--属于非金属元素D. 金属镧--的化学式为L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装罝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装罝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该发生装罝不足之处是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用E装罝收集,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氧气收集完毕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加热前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3)将 30.9g 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g 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果实验失败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___________。
(2)乙同学:想用镁条来代替红磷做实验,老师告诉他这种方法不是较好的方法,因为镁条在空气中不仅可以和氧气反应,也可以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请写出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丙同学:打算用铁丝代替红磷来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但结果实验也失败了,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电解水:__________,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点燃的条件下,3.9g苯(C6H6)与9.6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2.7gH2O 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_________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 A、B、C 三种原子,已知 A 原子的核外第二层电子数等于第一层和第三层电子数之 和;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 4 个;C 原子的核电荷数比 A 原子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少6个。则:
(1)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2)B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3)C原子的名称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各自挥发出的HCl气体和NH3相遇时会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请根据右图实验回答:
(1)该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
(2)白烟出现在玻璃管的右侧,说明HCl分子的运动速率比NH3分子的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已知等同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关系。由此实验可知:等同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成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关系。
(4)从环保角度分析:此实验的一个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对化学反应 A2+3B2═2C 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C 的化学式为 AB3
B. 若 ag A2 完全反应生成 bg C,则同时消耗(b﹣a)g B2
C. 若 mg A2 和 ng B2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 C
D. 若 A2 和 B2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x 和 y,则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