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
B.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22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铁的说法结论正确的是( )
A. Fe3+中含有29个电子
B.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C. 铁原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质量相差很小
D. 人体缺铁会引起甲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 本草纲目
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B |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 ||
C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D |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在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13.6g中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10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锥形瓶内放着固体物质A,从长颈漏斗口加入液态物质B,试回答:
(1)若A是锌粒,B是稀盐酸,要确认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常先将气体燃烧转化为_____(填化学式)后,证明有氢元素存在。
(2)若A是鸡蛋壳,B是稀盐酸,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通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溶液。
(3)若A是鸡蛋壳和锌的混合物,B是浓盐酸,当锥形瓶内空气被排尽后,从m管导出的气态物质共有_____种,他们分别是_____,因此,为了在实验室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或氢气,_____(填“能”或“不能”)用浓盐酸来制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F_____;
(2)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白色固体F在加热条件下生成B的反应属于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学物质。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用途广泛。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盐酸时,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为了确定其中溶质的成分,不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
A 二氧化碳
B 铁
C 碳酸钠
D 氧化铜
(2)因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______填写化学用语
,故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也因为构成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请举一个例子,说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______。
(3)海水是一种丰富的资源,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中含有NaCl、、
、
、泥沙等物质,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去除之后可获得精盐,为了从中提取氯化镁和氯化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Ⅰ、写出步骤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步骤⑤⑥序颠倒会导致什么后果______?
Ⅲ、在步骤⑦若加入的盐酸略过量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______?原因是什么______?
Ⅳ、实验最终所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整个过程中,能够引起氯化钠质量增多的化学反应共有几个______?
(4)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其中含少量氯化钠。向盛有6g食用碱的烧杯内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5.0g。请计算该食用碱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进行了探究。
(1)若选用A、D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某同学发现试管口有少量的水滴出现,请说明水不是生成物的原因______。
(2)在选用B装置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中,李老师在教材实验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补充了“在试管中加入5mL水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增补该操作的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