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4 | 10 | 1 | 21 |
反应后质量/g | 0 | 12 | 15 | 待测 |
A. 该反应后待测Q质量为12g
B. 反应后生成15gZ
C. 该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D. 该反应中Y与Q质量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由上图可知,HCl与NaOH的反应实质是H+ 和OH- 之间的反应,此反应可表示为:H++0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任何复分解反应都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练习] 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溶液与AgNO3 溶液反应: 。
H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
[归纳]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生成 的反应。
[应用] 判断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H+、Cl-、CO32- b、H+、Ba2+、Cl-、SO42-
c、Cu2+、Na+、NO3-、OH- d、H+、K+、Cl-、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硫酸铜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还有气泡放出。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考虑,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 种。
(查阅资料)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O2+4KI+4HC1=2I2+4KC1+2HO,I2为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他们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 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 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___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
(实验结论)如图 装置:A中观察到____现象,证明无 O2,B 中观察到____证明该气体是 H2。
(实验反思)大家认为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____以确保安全。
实验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一定量的 Na2CO3溶液滴入到 CuSO4溶液中得到一种化学式 为 aCuCO3bCu(OH)2的蓝绿色固体物质 X,并通过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X的组成。
(查阅资料)Cu(OH)2在66℃~68℃完全分解:Cu(OH)2CuO+H2O;CuCO3在200℃~220℃完全分解:CuCO3CuO+CO2↑;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____,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 X 放在 C 装置中;②打开活塞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装置 D、E的质量;③关闭活塞,控制 C 装置中的温度为250℃对X进行热分解,直至 C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 止;④打开话塞,___;⑤冷却称得装置 D增重5.4g,装置 E 增重 8.8g。
(3)洗气瓶 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B中所装液体为______。(填名称)
(4)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
(5)若缺少F装置,测得的a∶b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6)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蒸馏水中加入18.4g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 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25g蓝色晶体(CuSO45H2O)和一定质量的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40g,则所用蒸馏水的质量是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按要求填空
(1)用甲装置制取并收集氢气,所用药品为___,检查甲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夹住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里加水,当长颈漏 斗下管里的液面和锥形瓶里的液面形成一个液面差后停止加水,若一段时间内____维持不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写化学式),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_____组成的。
(3)丙实验中仅器②的名称是____,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 瓶中发现镁条继续激烈燃烧,发出白光并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用丁装置干燥并收集气体,该气体是____(请从 H2、O2、CO2中选择一种)
(5)实验室中少量氯气是根据反应:4HCl(浓)+MnO2Cl2↑+MnCl2+2HO2制取的,查阅资料得知:氯气有毒、能和碱反应并有剧烈的刺激性,它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则很大,则戊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飞机上会提供丰富的食品,其中米饭里富含的营养素是___,该营养素在人体 消化系统中经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___(填化学式)从而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多数 航班还会配备一些常规药物,胃药中有一种氢氧化镁片,可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其 原理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捕捉室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该流程图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整个“捕捉”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17.6gCO2与少量Na2O2固体充分 反应后,气体变为1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g气体全部是O2
B. 12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8.8g
C. 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 生成Na2CO3的质量为26.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温度不变,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 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等质量的碳酸钾和碳酸氢钠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
D. 向一定量的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 将t2℃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同学们对镁条变黑的条件及生成物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一)镁条变黑条件的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加入2mL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编号)。
(4)根据上述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结论:镁条表面黑色物质的形成与_____有关。
(反思与评价)
(5)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
(二)对镁条变黑后生成物的探究
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镁可表示为a Mg(OH)2·b MgCO3·c H2O。
(查阅资料)①Mg(OH)2、Mg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②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镁组成,称取购买的碱式碳酸镁固体18.2g;装入硬质玻璃管,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装置A、C、D中所装药品均足量)。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_____→_____(填“C”,“D”);
步骤三:待装置B中固体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直至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 反应后 | |
C:试管和所盛溶液 | 45.0g | 48.6g |
D:干燥管和固体 | 75.8g | 82.4g |
(解释与结论)
(1)“步骤三”中,当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写一条)。
(2)假设上述数据均准确,通过计算可得:该碱式碳酸镁中a:b:c=_____。
(3)有同学提出,在“步骤二”连接装置的最末端应再接一套装有碱石灰的装置,这样改进的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