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比、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已知H2、CO、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请分析下列反应:H2+CuOCu+H2O 3CO+Fe2O32Fe+3CO2 C+O2CO2;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如H2、CO、C)作还原剂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SO2+2H2S=3S+2H2O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该还原剂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室温下,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
(5)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
(2)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3)表示的粒子是_____(填粒子符号)。
(4)写出一个由原子序数6、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元宵佳节,我国有很多祈福的习俗。
(1)孔明灯的燃料是固体酒精,其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孔明灯内火焰温度达300℃以上,一旦飘落遇到可燃物易引发火灾。居民区一旦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_____。
(3)酒精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政府推行乙醇汽油,其意义在于_____(填一条即可)
(4)某同学家元宵节的午餐食谱:米饭、红烧肉、清真鲤鱼、豆腐骨头汤。该食谱缺少的营养素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和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所得信息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
A. 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2:1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三图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实验中烧杯是一个干冷烧杯,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确定甲烷的组成
B. B中实验室通过生成物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
C. 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从研究方法来看,A实验与B实验的方法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铜陵地区的石灰石储量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取12.5g石灰石样品(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粉碎后放入烧杯,然后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1g剩余物,请计算:
(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蜡烛燃烧产物中含有哪些成分”,于是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文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是由碳、氢元素组成。
(猜想与假设)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实验)
(1)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另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证明有水生成。在实验中,小华观察到一个异常现象:小烧杯内壁上产生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黑色物质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_____,理由是_____,据此,他们猜想还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为验证存在该气体,小组成员设计图1所示的实验。
(设计实验)
(1)将玻璃管一段伸入蜡烛的焰心部分。
(2)用带有金属网罩的酒精灯加热另一端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氧化铜由黑变红,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对此,小明提出质疑:由以上现象不一定是生成了一氧化碳导致,还可能是_____。
同学们又在玻璃管中部放入_____重新实验,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再次变红,由此确定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该兴趣小组欲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特设计如图2装置:收集含氧气50%的气体于钟罩内,将蜡烛点燃后放入钟罩,塞紧带有传感器的橡胶塞。实验过程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0~10s时,氧气浓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
(2)根据图象预测,蜡烛发生完全燃烧的时段为_____,结合图象说明理由_____。
(3)结合本实验记录的数据,写一条你的新认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 主要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 |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 正确 |
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填“快”或“慢”) | |
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 空气中______ |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_____是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