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06187  206195  206201  206205  206211  206213  206217  206223  206225  206231  206237  206241  206243  206247  206253  206255  206261  206265  206267  206271  206273  206277  206279  206281  206282  206283  206285  206286  206287  206289  206291  206295  206297  206301  206303  206307  206313  206315  206321  206325  206327  206331  206337  206343  206345  206351  206355  206357  206363  206367  206373  20638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反应过程的是(  )

A. 向足量的镁、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Fe

C. 向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D.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B. 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1

C.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556

D. 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x的值是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分别写出甲、乙、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乙_____;丙_____

从微观的角度看,丙反应的实质是_____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写物质名称).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氯化钙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_____的猜想正确.

_____

_____的猜想正确.

_____

_____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甲烧杯_____乙烧杯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粗盐中不溶性杂质除去”实验时其中的二个操作,请指出操作中的错误_____,操作时当观察到_____时就停止加热。

2)选择图乙AG完成下列实验: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选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用图丙来收集产生的氧气,请将丙图补画完整_____

实验室制取CO2时,若选择ABG组装成一套气体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选择_____(选填序号)能够组装成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停止和发生的气体发生装置。

3)图丁装置中容器Ⅰ、Ⅱ都盛等体积CO2,分别用注射器向两个容器中注入等量的水和NaOH溶液,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B. 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

D. 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上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D.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采用适当的试剂,可从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中获得高纯度CaCO3,其流程如下:

①流程图中进行的操作2的名称是

②石灰石煅烧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③该流程图所示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