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原子的结构,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卢瑟福的研究尤其突出。
(1)1911 年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含二个质子二个中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质子数 79,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时发现三种现象: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现象①说明_____;
②一小部分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现象②的原因_____;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现象③的原因_____;
(2)1919 年,卢瑟福用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②_____。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任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符号___________。
(2)8号元素和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2-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其阳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
(5)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标号)。
A 、C和Ne B 、Be和Mg C 、Al和Si D 、F和Cl
(7)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O和O2 B、 CO和N2 C 、SO2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 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D. 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H为生物细胞中含量高的非金属元素,而Al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 镁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1,化学性质不稳定
D. Na +、Mg2+、A13+核外电子层数都为2,所以它们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被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 X表示N2
C.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g
D. 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冰七”(iceⅦ)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像是一个立方体的牢笼裹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冰七”
B. “冰七”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
D. “冰七”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用上套装置进行实验,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的物质是酚酞试液 ,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 +3O2。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________?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g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______棵树吸收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