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时,有以下描述:
①甲试管应该连接在电源的正极
②甲、乙两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上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和科学探究。
(实验活动一)甲、乙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已知广口瓶中空气体积为250mL(已扣除瓶塞和瓶中水所占体积)
I.他们实验过程如下:
(1)
(2)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后,将燃烧匙中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并将导管伸入装有l00mL水的量筒中。
(3)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等到水不再进入广口瓶时,从量筒中取出导管,记录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
(4)甲同学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55mL,乙同学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4mL。
Ⅱ.仔细阅读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上述实验过程的第一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在瓶内燃烧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乙同学测出的氧气的含量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导致甲同学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红磷的量不足 ②实验过程中,没夹紧弹簧夹
③装置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④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
(实验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甲乙两位同学又重复几次该实验,测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
甲同学提出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做这个实验呢?
乙同学认为不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预先在集气瓶内加入_______反应后,用木炭做实验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验活动二)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如图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活塞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打开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结束后,待试管冷却,活塞前沿最终停留在_______mL的刻度线上。
(2)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和采用课本上的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就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③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若要收集氧气以备铁丝燃烧实验使用,可选用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写出装置代号,下同),原因是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此发生装置应做如何改进_____,目的是_____。在实验过程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则实验后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实验中发现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从下面选择)
A 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B 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 加热反应物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反应物混合加热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①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若使用装置G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填“d”或“e”)通入。
(5)F装置可以用来收集和储备气体。当装置中收集满氧气后,如果需要排出氧气,则可使用水排法。水应从(填“b”或“c”)_____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
实 验 装 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排水法收集氧气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解释 |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 集气瓶中的水: 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干净,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A | B | C | D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25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2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
(2)上面的实验证明了氮气的性质有_______。(只要答一点)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答:_____原因_______
(4)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以上四种途径制取氧气有一种途径与其他途径变化形式不同的是___________,通过甲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和____(填字母),该装置的优点是___。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原因是______。做该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5)下面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①加热②收集气体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⑤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用序号表示)
(6)要得到较纯的氧气,用___( 填序号)收集较好,在当________时开始收集。写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____。
(7)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8)何洁同学在制取氧气过程中,她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答一点)
(9)实验室通常用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气体乙炔,该反应非常剧烈,乙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制取纯净的乙炔气体,且安全、节约药品,可选用装置___组合;如果用G装置收集该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_____端(填“a”或“b”)导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变化不能证明的事实是( )
A.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B.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C.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和新物质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B.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C.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并完成实验)
I、将 3.0g 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II、将 3.0g 氯酸钾与 1.0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III、将 Xg 氯酸钾与 1.0g 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III 中 X 的值应为_____;将实验 I 和 III 比较可证明_____;
将实验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 1.0g 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 Xg 氯酸钾混合加热, 现象与实验 III 相同,此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_____和_____都不变;
(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反思)实验 II 和 III 对比是为了证明_____;
(提出问题)②双氧水分解速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 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 O2 体积 |
1 | 50.0g | 1% | 0.1g | 9mL |
2 | 50.0g | 2% | 0.1g | 16mL |
3 | 50.0g | 4% | 0.1g | 31mL |
本实验中,测量 O2 体积的装置是_____(填编号)。
(结论)根据上表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越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