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错误的是( )
A.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 2 种氧化物
B.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H2O=CH4+2O2
D.从宏观组成看:在反应前后部分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化学方程式书写都正确的是( )
A.Mg+O MgO2,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B.2HCl+Na2CO3=2NaCl+CO2+2H2O,产生大量气泡
C.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4P+5O22P2O5,产生大量白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锆误的是( )
A. 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 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同学们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同学们对此产生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1).超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___________。(2).___________。
(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猜想,有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KO2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若看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1成立。在上述实验的试管口拴上一个气球,若气球变鼓,证明猜想2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实验方案,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装置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验证猜想1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处,发现木条复燃。 | |
验证猜想2 | _______ |
(实验结论)超氧化钾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
(3)乙炔(C2H2)是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若选择的装置C,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如果用E装置来测定氧气的体积(氧气从装置左端进入),应选用下图中的________(填编号)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乙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B生成的情况,我们应怎、样处理___________。
(5)请写出A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酒香不怕巷子深”,微观解释为___________。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④根据上图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 甲醇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4:1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近两年来,我国西南、北方、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水蒸气液化发生了物理变化,在此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________。
②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
③水电解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C图是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实验,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写物质的名称)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V正极:V负极=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
④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2)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_________。
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 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 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
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3)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下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
A ①中液体无色浑浊 B ②中液体无色澄清
C 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 D 若③中出现大量泡沫,则②中液体为硬水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4K2FeO4 2R+4K2O+3O2↑,则R是____(填化学式)。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丁一定是化合物
B.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