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Ⅰ.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Ⅱ.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
Ⅲ.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_(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2)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收集资料】
Ⅰ.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 2NaHCO3
Ⅱ.NaOH与 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 NaHCO3=Na2CO3+H2O
Ⅲ.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其他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不溶 | 溶 | 溶 |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Ⅰ、Ⅱ对其成分提出了以下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 猜想2:只有Na2CO3, 猜想3:只有 NaHCO3
你认为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步骤1 |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p>证明________不成立(填数字) |
步骤2 |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 无气泡产生 |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
步骤3 |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 溶液未变红 |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填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
D.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向一定质量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Oa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且X的值为53
B.图中Xb段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且Y值为63.6
C.c点时,溶液的pH>7
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1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B. 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 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
D. a的取值范围:a≥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象的理解,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
④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A. ①③④B. ①③⑤C. ①②③④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gNO3见光易分解,aAgNO3=bNO2↑+cO2↑+ dX(NO2能与NaOH反应)。取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B.生成X的质量为21.6gC.X是银D.c: d=1: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100 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120 g。再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示数为 27.2 g。则下列相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 13.6gB.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9.2%
C.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 NaCl 58.5gD.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 3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下列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堵住右侧导气管,________________,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观察到分液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于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如何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
(查阅资料)KMnO4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
称取15.8gKMnO4,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x为____________克;加热使之在上述条件下完全分解,所得O2的质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让我们一起再认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回顾)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如下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 溶点℃ | 着火点℃ | 密度/(g/cm3) | |
红磷 | 暗红色固体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黄色固体 | 44.1 | 40 | 1.82 |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残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1)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交流)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路)。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与反思)
(3)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注射器冷却、管内白烟消失后,又意外发现注射器内壁附着黄色固体,该黄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利用传感器改进实验装置,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对照实验,并用高能激光笔点燃磷。
①用测量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是:红磷为8.7%和白磷为10%,从而证明乙同学的猜想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②如图是白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趋势,试分析回答:图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利用长柄V型管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
(1)碳酸氢铵热分解及其产物检测
①乙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碳酸氢铵固体消失,无水硫酸铜变蓝(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甲,乙两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甲实验会产生较大污染,实验过程没有乙实验环保
B甲实验根据“固体消失”,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乙实验更有利于同学们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2)探究微粒的性质
①如丙装置所示。先在B处放浸透无色酚试液的长纸条,后住V形璃管A处加试剂X,观察到B处白色滤纸条变红,则试剂X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另取一相同的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药品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