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只有CO③既CO2,又有CO。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
(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
(2)若试纸______,石灰水____________,则只有CO;
(3)若试纸________,石灰水_______,则既有CO2,又有CO。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其中甲、乙、丙、丁都是固体,且甲、乙、丙呈黑色,丁呈红色; A和B常温时呈液态,且含有相同的元素组成.请你推断: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_;乙:_____;丙:_____;
(2)写出图中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②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③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________ 操作达到。
(2)下列为净化水的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
A. 吸附 B. 蒸馏 C. 过滤 D.静置沉淀
(3)世博园直饮水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作用。
(4)生活中可以采用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如果水的硬度大或者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5)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用AE组合制取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气体收集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若用BE组合制取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
(4)乙炔是一种微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选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
①空气中含量为21%的气体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③氩气_____;
④三个铵根离子_____。
(2)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铝⑥海水⑦氮气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三 氧化二铁
A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B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
C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D属于单质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 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 | 2 | 30 | 20 | 10 |
反应后的质量 | m | 39 | 5 | 16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5D.丙可能是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 | 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
| B. |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 C. | 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
| D. |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如图在三只试管中进行实验。
A | B | ||||
①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 ②固体几乎不溶解 | ③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 ①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 ②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 ③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 | (1)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 。 (2)对比实验①、②、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蔗糖是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实验小组对蔗糖的元素组成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蔗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与浓硫酸(H2SO4)反应,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
(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初步分析 |
方案1 与浓硫酸反应 | 蔗糖由白色变成黑色,体积膨胀,变蓬松,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 生成C和SO2 | |
方案2在空气中点燃 | 干冷烧杯内壁有雾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生成H2O和CO2 | |
方案隔绝氧气加热 | 蔗糖由白色变成黑色,烧杯内壁有雾产生 | ____。 |
(解释与结论)
(1)方案1,分析生成了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
(2)方案1可证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3)方案3, 初步分析生成的物质中有________。
(4)能证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和氧元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利用方案2,测定蔗糖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需要测定________的质量。
(6)关于以上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方案1中生成的大量气体只含有SO2
B 方案2中倒扣的烧杯能收集到CO2
C 方案3中先通入氮气再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放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K1,观察到蜡烛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证明CO2在通常条件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继续的操作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