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09576  209584  209590  209594  209600  209602  209606  209612  209614  209620  209626  209630  209632  209636  209642  209644  209650  209654  209656  209660  209662  209666  209668  209670  209671  209672  209674  209675  209676  209678  209680  209684  209686  209690  209692  209696  209702  209704  209710  209714  209716  209720  209726  209732  209734  209740  209744  209746  209752  209756  209762  20977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并按图进行了实验操作,以此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AB反应后天平依然平衡,由此小红认为这两个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亮认为小红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

(2)实验B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反应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

(3)实验C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该实验_____(符合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改用____装置可以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虽年久仍不变色,是因为____

(3)净水器中常用_____(填物质名称)除去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

A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B 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少开私家车

C 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 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5)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右图中的现象,可以推测气球中的气体不可能是____

A 氢气 B 氧气 C 空气 D 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过程与图像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B.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高温加热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

D.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丁物质属于单质D.反应中甲物质与丙物质的质量比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比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示意图

实验目的

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区分硬水和软水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现象

②比①反应速率快

①不变红,②变红

硬水中浮渣较多,软水中浮渣较少

滤纸碎片比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 ac对比中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 b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Y型瓶加塞子比较,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将一只烧杯罩在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灭,他们进行了探究。

(查询资料)1.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2.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碳酸钙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先灭是因为_____

猜想2:高的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被消耗。

(实验验证一)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褪色顺序(如图)

上面的酚酞溶液先褪色,下面的后褪色

烧杯上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小红却对小明的结论表示怀疑,她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小红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中,发现_____,从而证明小明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验证二)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测量烧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剩余氧气浓度15.65%,二氧化碳浓度1.898%。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燃烧前后氧气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中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填“ABCD”)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原因。

AB_____BC_____CD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想要探究一包食品脱氧剂的成分,剪开包装袋,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问题]脱氧剂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经过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提出猜想:甲同学:可能有铁粉;乙同学:可能有炭粉。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根据两位同学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脱氧剂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甲、乙同学的猜想均成立

过滤,将滤渣与氧化铜混合加热

_____

[反思与评价]

1)有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

2)老师告诉同学们,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小组同学又对脱氧剂中的白色粉末产生好奇,经查阅资料,白色粉末可能是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为脱氧反应提供水分;并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如图是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h)的关系图,可知:

①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0.35g.

②硅藻土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会减慢。请分别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

4)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影响因素:_____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实验速率快,产物无污染,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实验)书本介绍了除了用二氧化锰外,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铁溶液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那么,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催化的效果怎么样呢?请根据下表四组实验现象,回答下面问题

序号

催化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FeC13溶液

5mL4%H2O2溶液中滴50.1%FeC13溶液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FeC13溶液对H2O2的分解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2

FeC13溶液

5mL12%H2O2溶液中滴50.1%FeC13溶液

试管中有适量气泡

3

CuSO4溶液

5mL4%H2O2溶液,

50.1%CuSO4溶液

试管中产生少量气泡

CuSO4溶液对H2O2的分解催化效果一般

4

CuSO4溶液

5mL12%H2O2溶液,滴50.1%CuSO4溶液

试管中气泡量很少

(思考分析)

1)请你写出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

2)从考虑化学反应速率对收集气体影响的角度,请你从上面的实验,选择一组合适的药品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_H2O2溶液和_____(填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

3)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_____

(拓展延伸)

4)另一名同学了解到,加热也可促进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分别取5mL12%H2O2溶液于试管中进行水浴加热,步骤和现象如下:

序号

加热耗时

水浴温度

分解现象

1

12

65

少量气泡

2

15

74

明显气泡

3

21

87

大量气泡

根据该同学的探究,试分析回答,为什么实验室通常不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两点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Si,如图是某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比铝_____(填“高”或低”),二氧化硅中硅元素化合价为_____

2)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要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

3)操作I的名称是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