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 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联合国确立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放射源铱一192常用于探伤,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铱元素的信息。下列关于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铱属于非金属元素B.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7
C.铱原子核内中子数为77D.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某化学兴趣小组取100g草木灰于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溶液,当滴入50g稀盐酸时,恰好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烧杯中的残余混合物质量为147.8g。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假设草木灰的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请计算:
(1)生成物中水的化学式量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反应过程放出的气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曲线,则图中纵坐标上a点数值为:a=_________g;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CO2能否与水反应产生疑问,于是他们从家里找来软塑料瓶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CO2能与水反应吗?
(实验)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软塑料瓶塞,迅速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倒入瓶中并拧紧瓶塞,振荡,一会后发现________。
得出结论:CO2能与水反应。
(反思1)乙认为甲的实验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乙的理由是:______。
(补充实验)取少量甲实验后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变红,乙同学认为这可以说明CO2能与水反应(提示:石蕊是一种遇酸变红的紫色试剂)。
你认为乙同学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通过证明______来实现的。
(反思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也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其理由是______。
(再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思考、讨论,他们利用蒸馏水、二氧化碳气体和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______; | 小花仍为紫色 | 水不能使石蕊変色 |
(2)把干燥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 小花仍为紫色 | ______; |
(3)把实验(1)后的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 ______。 | ______。 |
(结论)CO2能与水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下,请回答: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图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______。(填“b”或“c”)端,如果立即熄灭则满了。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H2,发生装置可用B或C,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每个字母各代表一种物质,每个箭号各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箭头来源的是反应物,箭头指向的是生成物。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已知五种物质均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和B所含元素相同,D和E所含元素相同,X为单质,A为有毒气体,B和D可以发生化合反应。
(1)写出A和X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
(2)写出检验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写出E→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__________,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増强,则第三周期中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___(填“强”或“弱”)。
(2)氧元素的离子与__________(写元素名称)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3)原子序数为5和13的原子排在同一纵行,则它们在原子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家用煤炉中的蜂窝煤有12孔、14孔,甚至16孔等多个品种,孔道越多燃烧越充分,理由是________。
(2)今年入冬以来,岑溪多地曾发生山火,森林灭火的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前的地段开辟防火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通常状况下,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研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应将试管a中的红磷换成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2
B. 该反应中有4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 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用块状大理石(其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和10%的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他们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发生装置中仍有固体剩余,可是却不再有气泡产生,对此小组同学产生了疑问,并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即剩余固体只是杂质);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先用洁净的烧杯A取反应后的清液,并用烧杯B、C配制CO2水溶液和CaCl2溶液。(如图所示)
实验1:用三支试管各取试剂X少许,分别向其中滴加A、B、C三种溶液,溶液A、B均使X变为_______色,溶液C未使X变色。其中,试剂X为_______;溶液C不呈酸性。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2:用pH试纸分别测溶液A、B的酸碱性,具体操作是: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____________对比。测得结果是:溶液A的pH=2,溶液B的pH=6。
通过实验1和实验2可得出结论“猜想一不成立”,即“反应后盐酸还有剩余”。
实验3:小明将反应容器充分振荡,使剩余固体与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4:向实验3后的容器中继续加少量_________,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探究活动可知: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又是出新的观点“可能是盐酸浓度太小,反应太慢,无法观察气泡产生”。并设计实验5:当实验4中观察不到气泡时,测得容器中溶液的pH为a;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其pH为b。若a_______b(选填“>”“<”或“=”),则该猜想成立。(由于稀盐酸浓度较小,其挥发性对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