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A.①表示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 Cu(OH)2 和CuO 固体
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D.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W |
反应前质量/g | 50 | 1 | 1 | 23 |
反应后质量/g | 2 | 45 | 28 | x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B. 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 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 物质W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4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发现他戴的铜质眼镜架表面变绿了,经过咨询老师知道是生成了铜锈。小明和实验小组的同学决定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探究1:铜锈由哪些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铜锈受热易分解
(进行实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铜锈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绿色固体变为黑色。
根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_____。
探究2:铜发生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实验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铜丝表面有绿色物质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
(2)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编号)。
(3)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_____。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6)对实验进行反思后,同学们认为实验_____可以不用进行。
(7)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铜发生锈蚀的方法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
(3)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再次称量,天平指针_____(填细沙“向左偏”“向右偏”或“不偏转”,下同),若拧松锥形瓶上的胶塞,指针将会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用塑料瓶进行实验。
(1)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再向瓶中注入适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____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
(3)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A、B、C、D、E、F、G、M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B、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的水溶液经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
(2)物质M在反应①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3)化学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反应③的用途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外小组的同学如下图进行实验。
(1)实验1: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_____。
(2)实验2: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
(3)实验3: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后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白烟能够燃烧具备的条件是_____。
(4)实验4:该实验说明镁具有的性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2)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
(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红磷的量不足
B.点燃红磷,慢慢深入瓶中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D.装置气密性不好
(4)查阅资料:镁+氧气氧化镁;镁+氮气
氮化镁: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请问镁条能否用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填“能”或“不能”),并说出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