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图1所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图2所示实验中,b管连接直流电源的是_____极,通过一段时间后,b管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a管内产生约_____mL气体。
(3)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请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是____________;
(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__;
(3)俗名为“酒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4)俗名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______________;
(5)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H2O ⑤Ca2+ ⑥2OH﹣ ⑦
A.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①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⑦
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③
D.表示一个分子中某个原子的个数的是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 B证明呼出气体比呼入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 C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D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仅白磷①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对准白磷③通氧气,该白磷也能燃烧
B.热水的作用只是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
C.对比①和②的实验现象,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D.对比①和③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建筑物需要用大量的钢铁,钢和生铁的主要成分都是铁,请写出工业上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某同学为了验证下Fe、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A 将锌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B 将铜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C 将锌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该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需要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到目的,你认为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净化、收集气体的装置。
①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实验室制取氢气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请在上面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各仪器从左到右的接口顺序是_____(填各仪器接口处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除去NaCl 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___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请写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NaOH_____(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_____。
(2)正常雨水呈弱酸性(pH约为5.6)的原因_____。
(3)医学生上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原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的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_____;
(2)50℃时A、B两种物质恰好饱和的溶液降到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50℃时将35gA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