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下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
方案二: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 m1 | m2 |
2 |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能被吸引 | 能被吸引 |
3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4 |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 有红色物质生产 | 无明显现象 |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①将Zn、Fe、Cu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②将Zn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Cu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将Fe片插入到硫酸锌溶液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 ①③
B. 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 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 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 g镁带样品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操作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 、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 (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 (填标号).
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图仪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名称)。
(3)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4)下列有关蒸发结晶操作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当加热至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即停止加热
D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放止破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 化碳 | 水 | 其他 气体 |
空气中的气体/% | 78 | 21 | 0.03 | 0.07 | 0.9 |
呼出的气体/% | 78 | 16 | 4 | 1.1 | 0.9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 验证依据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CO2含量不同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O2含量不同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含水量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报告中,要求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氢气被视为21世纪最有发展的新型“绿色能源”原因是:因其制取原料来源广,燃烧放热大,_____等特点。
(2)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石油化”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烷与氧气构成的燃料电池中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_____。
a.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将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O和H2时,该反应的重大意义是_____。
(3)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笼中装有甲烷分子而成的“冰块”,可直接点燃。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开采可燃冰矿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防止其泄漏,如果开采过程中大量气体泄漏,会比二氧化碳造成的_____更严重。
(5)石油可以炼制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等。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多步行,骑单车出行,能有效减少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
(2)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_____,它们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_____。新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填一种)。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