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探究1: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1)甲组同学向盛有10 mL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人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向烧杯中逐滴加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由_____,说明氢氧化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请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探究2: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质成分
乙组同学对甲组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成分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烧杯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CaCl2 猜想二:CaCl2、HCl 猜想三 :Ca(OH)2、CaCl2
小组同学经过分析得出猜想三不成立,原因是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人适量硝酸银溶液 | _____ | 猜想二成立 |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溶液 |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反思交流](1)实验 方案①_____ (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二成立的结论,
(2)为验证猜想二成立,还可以选择的物质是_____ (填字母)。
A 锌粉
B 氢氧化铜
C 铜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D为蓝色沉淀,E转化为D时还会生成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
(1)物质A具有_____性,可用来作导线。
(2)E→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D→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物质E的一种用途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的溶解度如下表,20 °C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18g,分别加人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甲 | 35.7 | 36.0 | 36.5 | 37.3 | 38.4 |
乙 | 13.3 | 31.6 | 63.9 | 85.5 | 110 |
(1)40°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
(2)烧杯1中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的甲物质,通过_____方法可以提纯乙物质。
(4)将温度升高到80°C,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质量_____(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判断”)(不考虑水分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NO3的质量与所得到的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40 g
B.该实验过程中烧杯③④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②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④烧杯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堂上老师按图Ⅰ装置进行分子运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
(1)图I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同学们按图Ⅱ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步骤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_____;图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 试管中_____,C试管中_____。
②除了证明分子运动,由此实验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③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_____。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F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 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C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D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O2、O2、CO2和稀有气体
(4)图F所示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宇表达式为_____,该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于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另外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元素过渡到_____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阴离子_____。
(4)下列各组元素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标号)。
a.C和N b.Be和He
c.Al和Si d.F和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①_____;②_____。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
(3)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甲图中④代表的元素符号是_____,乙图中所示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丙图所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中微粒均是由核外电子有三层的原子形成的,依照此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的全部是原子结构
B. 示意图②中的核电荷数x=12
C. 示意图④若表示的是离子结构,则它的最外层电子数y=7
D. 示意图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它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具有挥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