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蔗糖是重要的食品和调味品,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叶、花、茎、种子及果实中,下面是探究蔗糖元素组成的实验。
实验一:如图一,取少量蔗糖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于燃烧匙上方。
(1)酒精(C2H6O)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该实验可以探究蔗糖中是否含有碳、氢元素,其他同学认为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
实验二:如图二,将干燥的蔗糖粉末隔绝氧气加热使其分解,并进行分析,请补全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步骤1:先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铜丝处加热,_____________(写操作),充分反应。
步骤2:再将酒精灯移至蔗糖处进行加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出现,蔗糖粉末变黑。
步骤3:待玻璃管冷却后,取出黑色粉末,在氧气流中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步骤1中,对玻璃管内铜丝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 由实验二可知,蔗糖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元素。
(5)葡萄糖也是一种白色粉末,化学式为C6H12O6,物理、化学性质均与蔗糖相似。若利用图二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能否鉴别蔗糖和葡萄糖?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钢铁产量为世界第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铁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转化成可被人体吸收的亚铁离子,亚铁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一实验模拟炼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处红棕色固体全部变为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检验A处产物是否只有铁
①初步检验:用物理方法证明A处产物有铁,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验证:取A处的产物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发现只有部分变红。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说明 A处产物只有部分是铁。
(4)工业生产中,若用490万吨含氧化铁60%的赤铁矿炼铁,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计算:
③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万吨。
④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_____________万吨(结果精确到0.1)。
(5)改进模拟炼铁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气体及黑色粉末成分(如图二)。当某纯净气体通过C装置发生化学反应时,观察到B、C处现象如下:
⑤若B处石蕊试液不变色,C处无明显实验现象,则C处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
⑥若B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处固体减少,则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6)通过学习知道,铁与_____________同时接触易生锈。请你写出防止车船表面锈蚀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一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实验中B烧杯中液体变成红色,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探究分子性质与分子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如图三:
③图三实验过程中,A处白烟较多较浓。请回答:氨气、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子性质与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3)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
④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⑤由图四可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⑥由图五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可以采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A-E序号,下同)。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常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B装置与右图的F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F与B相比较,优点之一是利用了生活中废弃的注射器,写出装置F的另一优点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燃烧与灭火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小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所示实验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所示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蜡烛后熄灭,同时烧杯内壁会变黑,该实验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威海牡蛎肉富含谷胱甘肽(C10H17N3O6S),谷胱甘肽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级衰老。下列关于谷胱甘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谷胱甘肽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谷胱甘肽中氮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21:16
C. 谷胱甘肽由碳、氢、氮、氧、硫原子构成
D. 谷胱甘肽分子由碳、氢、氮、氧、硫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人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C,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C。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C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没有明显现象 | |
Ⅲ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 到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 | 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氯酸钾受热较长时间后分解。 |
Ⅳ | 冷却后, 将“Y” 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时间段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 用化学方式表示_______。 |
请回答:
①完善上述表格。
②步骤IV中,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IV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和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休应该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______;若用C集气瓶内装满水后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
(1)F的类别_______;C的化学式_______B的用途_________。
(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为测定某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25.0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CaCO3+2HCI═CaCl2+H2O+CO2↑
(1)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g。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