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分别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1)温度:氢氧化钠溶于水______硝酸铵溶于水(水的初温相同)。
(2)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酒精与水混合______。
(3)将10%的氯化钠溶液与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______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饱和溶液
B.常温下,水中溶解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不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水,测得水的初温为,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固体,振荡.
“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______.
装有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
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烧杯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动性______(填“强”或“弱”)。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则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______,Y是______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和稀盐酸制取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
(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
(提出问题Ⅰ)
反应后剩余溶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
(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
(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
(提出问题Ⅱ)
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
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剩余固体中含有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
(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假如用100g 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小慧认为在不改变Ⅰ、Ⅱ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结束后,若要分离装置I中的剩余物质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Ⅰ、Ⅲ装置还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若观察到装置Ⅲ的小烧杯中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可证明的二氧化碳性质是_____(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某些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或消失、产生气泡等,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B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时,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实验还可将BaCl2溶液换成_____溶液,也能证明上述反应的发生。
(2)图乙中,通过观察到D中出现_____现象,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总结上述实验及现象,若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_____的方法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黄铜渣中约含锌7%、氧化锌31%、铜50%、氧化铜53%,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1)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
(2)步骤Ⅱ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溶液A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