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10431  210439  210445  210449  210455  210457  210461  210467  210469  210475  210481  210485  210487  210491  210497  210499  210505  210509  210511  210515  210517  210521  210523  210525  210526  210527  210529  210530  210531  210533  210535  210539  210541  210545  210547  210551  210557  210559  210565  210569  210571  210575  210581  210587  210589  210595  210599  210601  210607  210611  210617  21062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做出猜想] .与盐酸的浓度有关Ⅱ .____________有关Ⅲ.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金属

盐酸的质量分数%

温度℃

金属丝消失的时间s

铝丝

5

20

450

铝丝

8

20

t

铝丝

10

20

240

铝丝

10

30

65

铁片

10

30

125

[解释与结论]

(1)补充猜想: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2)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①③可知,猜想1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在实验②中,铝丝消失的时间(t表示)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④⑤并不能证明“猜想与假设Ⅲ”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都是初中化学可能做到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右图,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绕一段时间后趁热伸入装有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石灰水变浑浊。则集气瓶里的X气体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铜丝变黑色、又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完二氧化碳后对固液残留物进行回收处理。要将固液残留物进行分离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应选择图中___________ ( 填标号)装置,该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可以用6%的双氧水溶液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不考虑未排净空气的因素,所收集到的气体中通常还有的气体杂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能否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来达到提纯的目的,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硫化氢( H2S)是一种有剧毒的恶臭(臭鸡蛋气味)气体,标准状况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是二氧化碳的2.6倍,同温同压下密度大约是氧气1.06倍。其水溶液被称为氢硫酸,是一种类似于硫酸的酸,只不过酸性比硫酸要弱很多。根据以上信息和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FeS (请写出此物质的化学名称____) 的块状固体与稀硫酸常温下发生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请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时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4)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应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采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采用此方法去收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萌萌同学认为此处的收集装置需要改进,在说出需改进的理由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之后,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赞赏。萌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合适的语言完整地表述出萌萌的改进措施(可以自行添加必要的常见仪器)或者画出实验装置的简图(不包括发生装置,把实验装置的其余部分画出来)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复习时,小江用水、硫酸铜溶液等物质玩起了化学游戏一连连看”(如图所示),其中ABCDE分别是氧化钙、稀盐酸、铁丝、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游戏规则要求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DE反应时无明显现象.C移到E的下面也能游戏。请你与小江一起完成游戏,并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若为溶液则写溶质的化学式)

(2)B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3)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这五种物质中,______ (填字母代号)之间的反应可以用于在工业上制取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在生产、生活的实验中应用广泛。

(1)在沈阳的浑南地区,几年前就开通了轻轨,其中用到了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__

(2)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金属锈蚀会造成巨大浪费。下列做法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菜刀使用过后涂上食盐水

B.水龙头表面镀铬

C.自行车支架喷漆

D.保留铁栅栏表面的铁锈.

(4)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硬币: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已知能够发生如下反应FeCuNi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5)98克稀硫酸与6.5g锌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使用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解M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Mn的活动性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_____;猜想二、Fe>Mn>Cu;猜想三、Fe>Cu>Mn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猜想三错误

将锰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有黑色固体析出

猜想_____正确

1)步骤①的实验方案中,ab的数值应分别是_____

2)已知Mn在生成物中显+2价,则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拓展延伸]若将步骤①和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同一烧杯中,搅拌、过滤,得到固体X和溶液Y ;再向溶液Y中加入铁粉,有气泡产生。则溶液Y中溶质的成分_____(填字母)。

A 一定有FeSO4

B 一定有MnSO4

C 可能有H2SO4

D 可能有CuSO4

[反思与应用]活动性越强的金属,越容易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变化。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 ~ E、甲和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为蓝色沉淀,则D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AD均为红色固体。则反应①中物质甲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_____;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探究氢气性质和组成的实验。实验前先_____,再点燃氢气,以免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后,将_____(填“干冷”或“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氢气中含有氢元素。

2)乙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木炭没有发出炽热的白光,可能的原因是____

3)丙是检测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的实验。根据试管①中出现_____的现象,判断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然后,向试管②中加人试剂X判断该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则试剂X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①:通过长颈漏斗向该装置中慢慢加入试剂X,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步骤②:再慢慢加入试剂Y,看到气球又逐渐变小。

1)试剂XY可能分别为_____

A 盐酸、硫酸铜溶液

B 盐酸、饱和澄清石灰水

C 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D 硫酸、氯化镁溶液

2)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_____

3)步骤②中“气球又变小”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说明氧气浓度对反应有影响

B.乙:反应后天平不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丙:磁铁改变了小铁球的运动轨迹,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丁:从竖直放置的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说明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