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中 B 到 C 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
B.Y 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 t3 时刻打开活塞 K
D.压强曲线中 D 到 E 点变化的原因是水进入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电解水实验时加入少量硫酸的目的是多产生氢气
C.电极 N 与电源负极端相连
D.此实验可用来确定水的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CO2、H2O; 猜想二: CO、H2O;猜想三: CO2、 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图装置进行验证:
(1)能证明产物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甲同学认为,仅根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 原因是_____。
(4)乙同学根据C中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气体中存在一氧化碳, 该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若0.1mol的氧化铜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反应,求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利用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5)实验探究中用纯净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
(6)E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_____。
[实验结论]经检验,猜想三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1)装置D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用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
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Ⅱ.下图是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用字母表示)
Ⅲ.实验结束后,经过溶解、_____、 洗涤、 烘干等操作回收二氧化锰。
Ⅳ. 反应过程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_____(填字母编号)。
(3)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
Ⅰ.可选用发生装置B或_____(填编号);在装置B中依次添加大理石、盐酸,添加盐酸时从长颈漏斗中倒入锥形瓶至_____。
Ⅱ.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上图E装置),并轻轻振荡试管。产生的现象是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硝酸钾(KNO3) 和氯化钾(K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_____ (填“>”、 “=”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填 “增大”或“减小”)。
(3)P点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_____。
(4)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采取的方法是_____。
(5)将t3℃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70.0g 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氯化钾溶液,需加水_____g。查阅相关物质的密度后,在实验室完成该实验,通常需要的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 (填字母标号)。
A 电子天平
B 药匙
C 量筒
D 玻璃棒
(6)现有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m1g和氯化钾饱和溶液m2g.不考虑水的蒸发,关系一定成立的是_____(填字母标号)。
A 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分别降温到t1℃,析出KNO3的质量大于析出KCl的质量
C 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D 保持与t2℃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____ (填 “元素”或“原子”)。
(2)冰箱中放活性炭除去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
(3)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的原因是_____。
(4)食醋是常用的调味品,一般含有 3%~5%的醋酸(化学式CH3COOH)。醋酸由_____种元素组成,0.1mol 醋酸中约含有_____个分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Ⅰ.图1中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加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
Ⅱ.图2电解水可制取氢气,电极X为电源的_____ (填“正”或“负”) 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氢气作为新能源,其主要优点为_____ (写出一点)。
Ⅲ.图3中试管A、B是对比实验,试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
(6)汽车尾气中含有许多有害气体,使用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物质丁中元素的存在形态为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100g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下 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生成CO2的质量是33g
B.生成物中CaO的物质的量是0.75mol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凡同学对生铁的组成进行研究,称取生铁样品 40g,把 500g 稀硫酸分 5 次加入样品中, 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硫酸反应)
实验序号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 1 次 | 100 | 28.8 |
第 2 次 | 100 | 17.6 |
第 3 次 | 100 | M |
第 4 次 | 100 | 1.2 |
第 5 次 | 100 | N |
(1)第 3 次剩余固体的质量 M=_____第 5 次剩余固体的质量 N=_____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计算第 3 次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