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中镁条剧烈燃烧的现象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一包由6.5g锌、5.6g铁、6.4g铜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滤渣中含有三种物质。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 )
A. 49.6gB. 34.8gC. 32.7gD. 18.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学式为C26H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g
B. 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 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D. 狗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铜矿样品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现称取29.6t纯度为75%的该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7 %。
提示: 1.;
2.铜矿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3.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求: (1) Cu2(OH)2CO3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2)上述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精确到0.1%)
(3)工业上结合该方法,继续反应可提炼出铜单质。假设提纯时铜元素无损失,每得到1t铜单质的成本为M元,提纯上述样品的成本是______________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下推注射器,将少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OH溶液注入装有过量CO2的瓶中。
②打开K1和K3,丙中部分液体流入甲。
③关闭K1,打开K2,乙中部分液体流入丙,风哨鸣叫。
④观察并记录现象后,倒掉所有药品,清洗仪器。
⑤只将15%的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59%的NaOH溶液,其余药品完全不变,重复上述实验。
(1)提出疑问一:甲装置中,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
王同学:两次实验中,丙中部分液体流入甲,若观察到第一次流入甲中的液体体积_____ (填“>”、“<”或“=”)第二次的体积,则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李同学:两次实验中,丙中部分液体流入甲,若观察到甲中有气泡,也能说明CO2与 NaOH发生了反应,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疑问二:丙装置中,稀盐酸和Ca(OH)2是否发生了反应?
张同学:两次实验中,乙中部分液体流入丙,且若丙中溶液____ (填序号),均可说明稀盐酸和Ca(OH)2发生了反应。
A 第一次为红色,第二次为无色
B 第一次为无色,第二次为红色
C 两次均为无色
D 两次均为红色
(3)交流讨论:有同学提出,完成上述步骤①后,打开K1和K2,若乙中部分液体流入甲,且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也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你认为正确吗?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4)总结反思:上述所有实验中,为判断两种混合时无现象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用到了以下哪些方法或思路? 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
A 对比实验
B 证明有无新物质生成
C 借助其他药品的反应现象
(5)继续实验:将上述所有实验后的物质倒入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未看到白色沉淀生成,则废液缸的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初中化学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用于制取和收集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能否用于制取和收集CO2______________ (填 “能”或“不能”)。
(2)实验二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实验中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A 紫色→红色→无色
B 紫色→红色→紫色
C 红色→紫色→紫色
(3)实验三中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以废旧锌锰电池中的黑锰粉[MnO2、MnO(OH)、NH4Cl、少量ZnCl2、炭黑及氧化铁等]为原料制备MnCl2,实现锰的再利用。其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Ⅰ、Ⅲ、Ⅳ中都需要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溶质除了NH4Cl,还含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3)过程Ⅱ的目的是除炭、氧化MnO(OH),其产物为三种常见氧化物,除CO2外,另外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在pH>a的溶液中,Fe3+会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在pH>b的溶液中,Mn2+会转化成氢氧化锰沉淀。结合过程Ⅲ分析,可推测a_______b (填“>”、“<”或“=”)。
(5)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表中信息:过程IV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MnSO4 | CaCl2 | MnCl2 | CaSO4 | |
溶解性 | 易溶 | 易溶 | 易溶 | 微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KNO3和某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
(1) t2℃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P点处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精确到0.1%)
(3) Q点的纵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
A 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向10g水中加入2g KNO3,溶液质量一定为12g
C t2℃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M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t2℃时,将KNO3溶液恒温蒸发100g水,有晶体析出,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小于或等于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聚焦三农问题,是近几年我国推进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
(1)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氯化钠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
(2)画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100g上述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4)农田里植物叶色发黄,易倒伏,应施用的复合肥料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填序号)。
A、K2SO4
B、NH4H2PO4
C、KNO3
D、Ca(H2P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