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11283  211291  211297  211301  211307  211309  211313  211319  211321  211327  211333  211337  211339  211343  211349  211351  211357  211361  211363  211367  211369  211373  211375  211377  211378  211379  211381  211382  211383  211385  211387  211391  211393  211397  211399  211403  211409  211411  21141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B.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将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分别滴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

D.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右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M

N

y

A

氧化钙

溶液的温度

B

氢氧化钠

溶液的pH

C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硫酸铜溶液

铁粉

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至a克时,溶液中反应为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滴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新制的碱石灰是CaONaOH的混合物。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碱石灰样品中的成分是什么?

(问题猜想)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CaCO3Na2CO3________等五种物质。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过程或现象

结论

Ⅰ.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试管壁发热

样品中CaONaOH至少含一种

Ⅱ. 向上述试管中继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并过滤

得到溶液A和固体B

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Ⅲ. 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并过滤

得到溶液C和固体D

溶液A中含有CO

Ⅳ. 向溶液C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C溶液显碱性

(思考分析)(1)有同学认为步骤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判断溶液A中加入的B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溶液C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能确定该碱石灰样品中肯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唐山滦县一模)唐山市中考实验操作题鉴别NaOHNaClHClCa(OH)2四种溶液,给它们编号ABCD。兴趣小组的同学小艾、小可分别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Na2CO3溶液,鉴别出HClCa(OH)2;然后用酚酞溶液鉴别出NaOHNaCl。滴加Na2CO3溶液时发现所取B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取该滤液探究其成分。

(作出猜想)他们认为滤液中一定有NaOH,理由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对其他成分又分别作了如下猜想:

小艾猜想:还可能有________

小可猜想:还可能有Na2CO3

(进行实验)请你选择除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艾的猜想(要求简述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

小可取一定量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于是他便否认了自己的猜想。

(反思评价)小云认为小可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

(拓展延伸)细心的小艾同学发现;鉴别完四种溶液后的6只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污物瓶,自己的污物瓶废液呈红色,小可的是无色澄清液体。于是继续探究无色澄清液体中溶质成分,除酚酞外一定还有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___确定了可能有的物质确实存在,探究完后他们对酸碱盐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秦皇岛海港区二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老师提示氧化铜也可以作催化剂。小红做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发现氧化铜确实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写出小红实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氧化铜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小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化性质和质量会改变吗?

(设计并实验)

1)小红把自己实验后试管中的物质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如图②所示。发现烧杯的液体中有黑色物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小红再次过滤后,把滤出的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固体消失,溶液慢慢变蓝。小红认为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小红认为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老师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又提供了后面③④⑤的实验装置。要想证明氧化铜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得出结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实验反思)

1)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要想把氧化铜全部从滤纸上转移到蒸发皿中几乎不可能,因此严重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为了使实验更准确,他改变了称量方法:___________,解决了这个问题。

2)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氧化铜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小明猜想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证明此猜想: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铜制品生锈可生成绿色的铜绿。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相关探究。

探究一:甲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片生锈的必要条件。

【猜想】常温下,铜生锈可能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

【实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持续观察一个月。

他们观察到只有实验①中铜片表面生锈,实验②、③、④中铜片始终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试管中的蒸馏水要预先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④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得出“铜生锈一定与二氧化碳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4)由上述实验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同时接触。

【反思与评价】

(5)在做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铜生锈与氮气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

(6)欲进一步证明铜绿中含有碳酸盐,所需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乙组同学探究加热铜绿会生成什么物质。

他们与老师一起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口有无色液体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完成后,试管内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7)他们经过讨论,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或者是炭粉,或者是二者的混合物。乙组同学继续实验,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以及现象),证明只有氧化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雅安)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他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小明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后,将家里制作馒头用的白色粉末带到实验室与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初步探究)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________性。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

2)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碳酸钠很稳定。

(猜想与假设)

猜想:碳酸钠

猜想: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甲乙兴趣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甲组方案:如图,取适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加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正确。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乙组方案:用如图所示装置作为反应容器,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以判断白色粉末的成分。

分别向盛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白色粉末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CO2体积 /mL

名称

质量/g

碳酸钠

a

V1

碳酸氢钠

a

V2

白色粉末

m

V3

实验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表中m________g;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猜想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反思应用)

1)甲组方案中,无法判断白色粉末是否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乙组方案可以判断,如果是两者的混合物,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家中制作馒头、面包时,将面粉发酵(产生有机酸),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面包松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石家庄正定县二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以及铜锈蚀的条件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小明按图甲所示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铝、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剧烈,产生气泡速率随之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支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小红提出按图乙进行两步实验,即可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你认为其方案可行吗?________(可行不可行”)。试管①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小芳、小亮两位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架上出现了一些绿色的锈渍。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们依照铁生锈的探究方法设计如下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a 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________(”)试管内的铜片。

b 小芳同学认为要弄清导致铜锈蚀的因素,根据元素守恒观还应该补充一个实验。补充实验的目的是想证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