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① 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③正确 |
② 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友情提示:带孔玻璃球泡可以使液体和气体充分接触(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B中的最佳试剂是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依据下图所示实验,按要求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a中的气体,观察到木条着火,则该气体是 (2)装置B可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①将导气管移出集气瓶口 ②将集气瓶和玻璃片一起移出水面 ③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④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3)小华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①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 ②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③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B、C、D为初中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一种气体单质,D是温室气体. ①A的化学式是 ②B、D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一种碱,B被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①C的化学式是 ②B、D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A是一种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B、D可能都是单质 ②B、C可能都是盐 ③A、D也可能发生反应 ④D一定不能转化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9、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某些单质,其中Cu约占10.3%、Zn约占5.0%、S约占1.2%.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环保处理,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步骤①产生的废气A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 SO2 .(2)步骤②中含铜元素的物质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SO4、CuSO4、H2SO4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 .(4)有人认为若步骤①中空气不足量,会导致锌的回收率降低,你认为是否正确?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由于稀硫酸过量,Zn和ZnO都能转化为ZnSO4,不影响锌的回收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类生存离不开能源. (1)北京家用燃料的更新过程如: ①煤、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均属于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A.天然气属可再生能源 B.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D.气体燃料便于管道输送 (2)车用乙醇汽油是将乙醇(C2H5OH)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①工业上用陈化粮(过期粮食)来生产乙醇,过程如下: 陈化粮
其中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乙醇不完全燃烧会生成H2O(气)、CO2和CO.在不测定乙醇质量的前提下,欲知所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是 A.只测定H2O、CO2的质量 B.只测定CO的质量 C.只测定CO2、CO的质量 D.只测定H2O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5%的白醋有杀菌、防霉、消毒的作用.白醋中的溶剂是 (2)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消毒能力的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3)双氧水是一种绿色消毒剂,其特点是消毒后无残毒.若向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进行环境杀菌. ①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②制造消毒液次氯酸钠(NaClO)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其原理是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时生成次氯酸钠和氢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