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1725  31733  31739  31743  31749  31751  31755  31761  31763  31769  31775  31779  31781  31785  31791  31793  31799  31803  31805  31809  31811  31815  31817  31819  31820  31821  31823  31824  31825  31827  31829  31833  31835  31839  31841  31845  31851  31853  31859  31863  31865  31869  31875  31881  31883  31889  31893  31895  31901  31905  31911  3191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钙元素是人必需的常量元素,正常人每升血液含钙88~108mg.现按下列步骤测定某血样的含钙量:
①取血样10mL,将血样中的钙元素全部转化到CaC2O4中;
②用稀硫酸处理CaC2O4,化学方程式为:CaC2O4+H2SO4=CaSO4+H2C2O4
③测得上一反应所得H2C2O4的质量为2.25mg.
计算并判断(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每10mL该血样可转化生成的CaC2O4质量.
(2)每升该血样中钙元素的质量,并判断该血样含钙量是否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  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  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
(1)材料一中,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失去“燃素”的“死灰”是
 
(填化学式),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这是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
 

(3)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请根据下列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条件提出新的认识.
①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②木炭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③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新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实验2: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
证明了中和反应有水生成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试管③中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①②中的硅胶不变色.

实验3 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
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
温度曲线如图3.
(1)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溶液酸性减弱,t1时溶液呈中性;

(2)由图3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溶液的pH增大,当t1时pH=7
,酸和碱的反应是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2、某兴趣小组要研究CO2的温室效应,请选择下列合适的装置填空: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
(填序号,下同)作发生装置,应选
作收集装置.
(3)若实验室用装置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氯化氢,不纯气体应从
a
(填“a”或“b”)处导管通入.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干燥装置应放于装置⑥之
(填“前”或“后”).
(4)为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温室效应,可将盛满两种气体的密闭广口瓶同时置于阳光下进行实验.此实验需定时测量的数据是
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召开,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再次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1)近年来,空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2)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其重要原则有:
①拒用.请举出低碳生活的一个实例:
 

②再生.右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它实现了低碳减排,请写出(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回收.目前使用膜分离法从空气中分离出CO2,这个过程二氧化碳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这些
CO2可作为气体肥料,还可制造
 
用于人工降雨.
(3)大气中的CO2是不是越少越好?为什么?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工业上生产电路板及处理废液的工艺流程如下:
(1)由步骤①可判断FeCl3与铜反应生成的两种产物是
FeCl2
CuCl2

(2)步骤②加入过量的铁粉,除能与废液中FeCl3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Cl2═FeCl2+Cu

(3)步骤③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
不再有气泡产生
现象时,说明滤渣只剩铜.
(4)步骤②③所得FeCl2可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3,实现循环使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该单质的化学式为
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2)用天然气作燃料:
 

(3)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7、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氮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7
,最外层电子数为
5

(2)它与硼元素(元素符号为B)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的化学式为
B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6、请解释下列应对潮湿天气的办法.
(1)用生石灰吸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O+H2O=Ca(OH)2

(2)用木炭除霉味,这是利用了木炭的
吸附
性.
(3)将油涂在铁艺家具上防止生锈,其目的是将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和水
隔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KNO3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KNO3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0g
100g
×100%
B、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实验4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3大
D、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0g
210g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