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2044  32052  32058  32062  32068  32070  32074  32080  32082  32088  32094  32098  32100  32104  32110  32112  32118  32122  32124  32128  32130  32134  32136  32138  32139  32140  32142  32143  32144  32146  32148  32152  32154  32158  32160  32164  32170  32172  32178  32182  32184  32188  32194  32200  32202  32208  32212  32214  32220  32224  32230  3223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28、Fe(OH)3是一种红褐色沉淀,Fe(OH)2却是一种白色沉淀,它们都可以在水中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得,比如:FeCl3+NaOH-A↓+NaCl,则A沉淀是
Fe(OH)3
.由于Fe(OH)2不稳定,在水中,只要有一点氧气就极易发生反应生成Fe(OH)3,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
,因而在溶液中较难制得纯净的Fe(OH)2.若按照常规的正确方法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只能看到灰绿色沉淀.
用下面两种精心设计的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氧气的蒸馏水配置FeSO4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反应制备.
(1) 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常采用
煮沸
的方法.
(2) 先在试管中注入FeSO4溶液后,还要在试管中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防止氧气溶于水

(3) 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防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带入氧气

方法二:用下图装置来制备.
(1) 在装置Ι中加入Fe和稀H2SO4
(2) 在装置Ⅱ中加入NaOH浓溶液.
(3) 将两处橡皮塞塞紧后,打开止水夹,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并在A管口处收集气体进行验纯,最后夹紧止水夹,即可在Ⅱ中看到白色沉淀. 写出夹紧止水夹后Ⅱ中生成沉淀的反应方程式
FeSO4+2NaOH═Fe(OH)2↓+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精英家教网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干燥的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序号,下同);
(3)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6、正确的的实验基本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非常重要.试回答:
(1) 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
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
(2) 用滤斗过滤时,应注意液面始终要
低于滤纸边缘

(3) 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
石棉网

(4)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前都要先
验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5、通过“金属和金属材料”和“燃烧”的复习,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提出问题: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资料查阅: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
钠易与氧气反应变质

(2) 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3) 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碳酸钠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B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
用黄沙掩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P点的含义是
t1℃时,a、c溶解度相等

(2) 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75
g溶液.
(3)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a>b>c
(填写物质序号).
(4) 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a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c

(5) 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
b>a>c
(填写物质序号).
(6) M、N两点均表示a物质的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
CD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的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1、下图标出的是白炽灯泡组成的物质,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所标物质中肯定属于合金的是
焊锡
,(写一种即可)
(2)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
熔点高

灯泡中冲入氮气是利用了氮气的
化学性质稳定
性质
(3) 白炽灯通电发光是发生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
热能(或光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估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2、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9、下列是去除试管壁上污物常用的方法,其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原理不同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4、山西河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那里有一个被称为“中国死海”的湖泊--运城盐池.该湖每年可生产大量的NaCl,下列关于Na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②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还可以用于做融雪剂
③氯化钠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
④氯化钠是白色晶体,溶于水时放热
⑤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海水晒盐是用蒸发的方法使氯化钠结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