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2733  32741  32747  32751  32757  32759  32763  32769  32771  32777  32783  32787  32789  32793  32799  32801  32807  32811  32813  32817  32819  32823  32825  32827  32828  32829  32831  32832  32833  32835  32837  32841  32843  32847  32849  32853  32859  32861  32867  32871  32873  32877  32883  32889  32891  32897  32901  32903  32909  32913  32919  3292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怀柔区一模)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怀柔区一模)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怀柔区一模)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5?邵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通州区二模)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锦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怀柔区一模)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的气体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高安市二模)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温州)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小明选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6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2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18分钟数据如下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质量/克 0 1.45 1.75 1.98 2.18 2.30 2.36 2.40 2.40 2.40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0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20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哪一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
容器内不再产生气泡
容器内不再产生气泡

(2)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2.40克;查表可知,大理石碎屑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2.40克,而块状大理石与其质量、成分都相同,所以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也是2.40克
2.40克;查表可知,大理石碎屑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2.40克,而块状大理石与其质量、成分都相同,所以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也是2.40克

(3)当反应进行到18分钟时,块状大理石中有多少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无色废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探究其组成,小亮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1)取少量废液放入试管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并有气泡产生.
根据以上实验,小亮同学得出结论:无色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能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钠.
小强同学认为小亮的结论不正确,无色废液中可能还含有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证据是
NaOH溶液与Na2CO3溶液均显碱性,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Na2CO3溶液均显碱性,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2)小亮同学继续开展实验,验证出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钠.
正确的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无色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再
加入过量(或足量)的Ba(NO32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
加入过量(或足量)的Ba(NO32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NaCl+AgNO3=Ag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