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3677  33685  33691  33695  33701  33703  33707  33713  33715  33721  33727  33731  33733  33737  33743  33745  33751  33755  33757  33761  33763  33767  33769  33771  33772  33773  33775  33776  33777  33779  33781  33785  33787  33791  33793  33797  33803  33805  33811  33815  33817  33821  33827  33833  33835  33841  33845  33847  33853  33857  33863  3387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
(1)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
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
在核变化中原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
在核变化中原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B

A.钚是金属元素         B.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
C.钚元素的中子数94     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证明纸张里所含元素.
(一)提出问题:白纸燃烧就是跟氧气反应,生成什么物质,白纸里含什么元素?
(二)假设与猜想:纸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
(三)设计实验:物质燃烧,有水生成,证明物质中含氢元素;有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证明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四)实验、分析与论证、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将白纸撕成条点燃后,将
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内壁出现的现象
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内壁出现的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珠
烧杯内壁有水珠
可知纸张中一定含有H元素
可知纸张中一定含有H元素
(2)过一会儿,
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变浑浊
可知纸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可知纸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五)反思与评价:水和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元素,该实验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白纸中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
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元素或物质按一定标准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填空下列四组分类标准:
A类 B类 分类标准
元素分类 (1) C、O、N Fe、Cu、Ag
非金属、金属
非金属、金属
(2) C、H、Ca Fe、Zn、I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物质分类 (3) O2、Fe、Cu H2O、NaCl、CuO
单质、化合物
单质、化合物
(4) O2、H2O、KMnO4 空气、牛奶、硬水
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序号填空: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E
E
,属于纯净物的是
ABCD
ABCD
,属于化合物的是
BC
BC
,属于氧化物的是
B
B
,属于单质的是
AD
AD
,属于金属的是
A
A

A.锌(Zn)    B.冰(H2O)    C.硝酸(HNO3)   D.液氯(Cl2)    E.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
C
C
CO
CO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
Na2CO3
Na2CO3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
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水(或H2O)
水(或H2O)

③检验第4种反应产物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
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

(3)数据分析:若在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8.8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则最少需要含杂质2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请填空:
(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炭粉  b.氧化铜  c.
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3)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其中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4)设计实验方案:
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
HCl或H2SO4
HCl或H2SO4
(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5)现象与结论:
如果猜想a正确,则现象为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若现象是
固体全部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固体全部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则猜想b正确;假如现象为
固体部分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固体部分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则猜想c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Fe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老师提供了Mg、Al、Fe三种已知金属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试剂 Mg Al Fe
MgSO4溶液 有气泡产生.
Al2(SO43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
FeSO4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 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
CuSO4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是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表中的“灰黑色固体”的成分为
铁粉
铁粉
.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SO4═Al2(SO43+3Cu
2Al+3CuSO4═Al2(SO43+3Cu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试剂 两根未知金属丝
CuSO4溶液 一根金属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属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丝表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金属丝成分是
Mg
Mg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金属丝的成分,则选用的试剂为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已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已满

(2)生成的二氧化碳在装置内与1、2处的溶液反应,1处的反应现象是
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处的反应现象是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3)用橡胶塞塞紧微型集气瓶口,再反复挤压几次胶头.一段时间,氢氧化钠溶液被吸进了微型气体实验器和微型集气瓶中.这是由于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写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百色一模)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M点的含义是
t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
t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

(3)30℃时,向114g K2CO3固体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饱和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升温至40℃,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