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3736  33744  33750  33754  33760  33762  33766  33772  33774  33780  33786  33790  33792  33796  33802  33804  33810  33814  33816  33820  33822  33826  33828  33830  33831  33832  33834  33835  33836  33838  33840  33844  33846  33850  33852  33856  33862  33864  33870  33874  33876  33880  33886  33892  33894  33900  33904  33906  33912  33916  33922  3393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9日晚6时许,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槽罐车与一辆迎面驶来的解放牌大货车相撞后翻倒在地,槽罐车司机逃逸,槽罐车上满载的约32吨液态氯气快速泄漏.与事故发生地相距300米的地方,是一个村庄,住有l万名村民.到3月30日下午5时,中毒死亡者达27人,送医院治疗285人.
相关链接: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在常温下,l体积的水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氯气密度为3.21g/L(空气为1.293g/L),高压下可呈液态,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CIO-为次氯酸根)和金属氯化物等.据专家介绍,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之后可以导致人体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水肿、充血和坏死.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痉挛,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肿及灼伤,可引起严重的通气障碍.人吸入的浓度为每立方米2.5mg的氯气时,就会死亡.
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
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为3.21g/L.
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为3.21g/L.

(2)氯气的化学性质是:
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金属氯化物
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金属氯化物

(3)为什么储氯罐内温度升高会引起爆炸?(用分子的观点说明)
(4)储氯罐发生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5)根据储氯罐发生泄漏时的实际状况请回答:你如何迅速、安全地逃离事故现场?
(6)氯气泄漏发生后,一直在现场待命的消防特勤队立即用高压水网(火碱液NaOH)连续高空稀释,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氯气扩散.请写出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l2=NaCl+NaClO+H2O
2NaOH+Cl2=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制取氧气这一节内容后,发现在实验室里用5%H2O2溶液加热制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
H2O2溶液的浓度太低,以致于产生的氧气太少
H2O2溶液的浓度太低,以致于产生的氧气太少
加热时伴随的水蒸气太多
加热时伴随的水蒸气太多
.为了验证此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1)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l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第二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见图).
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
H2O2溶液的浓度大小
H2O2溶液的浓度大小

②第二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性,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吸水)
干燥(吸水)

(3)另有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粉末,常温下,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此实验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果以碳酸钙、纯碱、水等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溶液可以设计如下过程:
碳酸钙
加热
氧化钙
氢氧化钙
硝酸钠
氢氧化钠
如果以锌、稀硫酸、氧化铜为原料制取单质铜,有两种设计方法,请你按照前面的实验设计格式,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Zn→
H2SO4
H2
CuO
高温
Cu
H2SO4
H2
CuO
高温
Cu

方案二:CuO→
H2SO4
CuSO4
Zn
Cu
H2SO4
CuSO4
Zn
Cu

你设计的方案一和方案二中,方案
操作简便.原因是
方案二只用试管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加热、验纯等操作
方案二只用试管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加热、验纯等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 氯化钠、碘酸钾
含碘量 (20mg~40mg)/kg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 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 避热、避光、密封、防潮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加热、见光易分解
加热、见光易分解

(2)用单质碘与氯酸钾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碘酸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2KClO3═2KIO3+Cl2
I+2KClO3═2KIO3+Cl2

(3)500g该“加碘食盐”中碘酸钾最多约为
33.7mg
33.7mg
m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吴中区三模)在配制l0%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l0%的可能的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港北区二模)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根据下表中它们两两间相互反应的实验记录,推断a、b、c、d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b 无明显现象 有气体生成 有沉淀生成
c 有气体生成 有气体生成 有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室温下,在pH=13的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天平的两盘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各盛100g9.8%的硫酸溶液,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向两个烧杯中同时放入哪组金属,反应终止时天平仍保持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兰州的近代物理研究所曾经研究制出首批重氧气(18O2),其价格远远超过黄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常温下,它们的沸点如表所示: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巳烷
沸点/℃ -88.6 -42.2 -0.5 36.1 69.2
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有一些残液,它最有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