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4530  34538  34544  34548  34554  34556  34560  34566  34568  34574  34580  34584  34586  34590  34596  34598  34604  34608  34610  34614  34616  34620  34622  34624  34625  34626  34628  34629  34630  34632  34634  34638  34640  34644  34646  34650  34656  34658  34664  34668  34670  34674  34680  34686  34688  34694  34698  34700  34706  34710  34716  3472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槐荫区二模)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槐荫区二模)今年春天济南的雾霾天气特别多,环境保护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下列环保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的某些化工工艺发明较早,如造纸、
冶铁
冶铁
、烧瓷器等.我国劳动人民在
商代
商代
制造出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炼钢,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熟悉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如图为①②③④四个化学反应中的所有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常温下,C、E是空气中常见的气体,B、G都为黑色固体.A是一种绿色粉末状固体,F为亮红色固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符号:
B:
CuO
CuO
 F:
Cu
Cu

(2)分别写出③④两个反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
C+O2
 点燃 
.
 
CO2
C+O2
 点燃 
.
 
CO2
; ④
H2CO3═H2O+CO2
H2CO3═H2O+CO2

(3)上述四个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②③
②③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D
D
(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或降低氨气的溶解度)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或降低氨气的溶解度)
生石灰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
生石灰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E
E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
碱石灰
碱石灰
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NO2+NH4Cl
  △  
.
 
NaCl+N2↑+2H2O
NaNO2+NH4Cl
  △  
.
 
NaCl+N2↑+2H2O

(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氮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铜和氧化铜可循环使用,节省试剂(或避免使用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
铜和氧化铜可循环使用,节省试剂(或避免使用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

(5)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今年化学实验考查的题目是“碳酸盐的检验”,子威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下为操作步骤.
(1)改正装置图中的不规范之处是:
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
1
3
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
1
3

(2)联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具体操作是:
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取少量样品于试管,倒入约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
(4)迅速塞紧橡皮塞.(实验过程中发现少量液体,通过导管,冲出试管)
(5)再将导管另一端伸入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中有气泡,但没有出现浑浊.请分析造成石灰水没有浑浊的原因.
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使用盐酸浓度过大;
③通入的二氧化碳过量等
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使用盐酸浓度过大;
③通入的二氧化碳过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
(1)氢气作为新能源人们看重主要的优点有:
热值高
热值高
产物不污染环境
产物不污染环境
.(至少写出两条理由)
(2)根据“绿色化学”思想制备H2,某化学家设计了下列反应步骤:
①CaBr2+H2O
 700℃ 
.
 
CaO+2HBr    ②2HBr+Hg
 500℃ 
.
 
HgBr2+H2
③HgBr2+CaO
 250℃ 
.
 
HgO+CaBr2④2HgO
 100℃ 
.
 
2Hg+O2
你认为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
循环过程需要很高的能量,且使用重金属汞,产生污染
循环过程需要很高的能量,且使用重金属汞,产生污染

(3)利用核能把水分解制氢气,是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如图所示是其中的一种流程,其中用了过量的碘.

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SO2+I2+2H2O
 100-120℃ 
.
 
H2SO4+2HI
SO2+I2+2H2O
 100-120℃ 
.
 
H2SO4+2HI

用该法制取氢气最大的优点是
SO2和I2循环使用,避免了污染环境
SO2和I2循环使用,避免了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潍坊二模)21世纪是钛的世纪.下图1是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一种工艺流程:
(1)反应Ⅰ在800~900℃的条件下进行,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2+TiO2+2C
 高温 
.
 
TiCl4+2CO
2Cl2+TiO2+2C
 高温 
.
 
TiCl4+2CO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2为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填序号)
C
C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镁是一种(填“活泼”或“不活泼”)
活泼
活泼
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②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Mg3N2
Mg3N2

③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
如图3为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A处的化学式为:
Mg(OH)2
Mg(OH)2

B处的物质类别是:

(3)反应II可获得海锦钛,化学方程式表示为TiCl4+2Mg
 高温 
.
 
 Ti+2MgCl2.该反应在下列哪种环境中进行
A
A
(填序号).
A.稀有气体中   B.空气中  C.氮气中   D.CO2气体中
(4)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Mg、Cl2
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常州)6月1日是“世界国际牛奶日”,其目的是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等.
(1)牛奶含有
元素,常喝牛奶能防止骨骼疏松、得佝偻病;
(2)人体发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以喝牛奶缓解中毒症状,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
蛋白质
蛋白质

(3)婴幼儿常通过奶粉冲调的牛奶补充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冲调奶粉的水温应控制在40~50℃为宜,因为过高的温度会
破坏牛奶中的营养物质
破坏牛奶中的营养物质

(4)牛奶不能与含有草酸(H2C2O4)的巧克力同食,因为草酸会与牛奶中溶有的钙的化合物(假设其化学式为CaX2)反应,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2O4+CaX2=CaC2O4↓+2HX
H2C2O4+CaX2=CaC2O4↓+2H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用语:
①两个金原子:
2Au
2Au
;②两个氧分子:
2O2
2O2

(2)指出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
①Ca
-2O
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②NO2
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