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4992  35000  35006  35010  35016  35018  35022  35028  35030  35036  35042  35046  35048  35052  35058  35060  35066  35070  35072  35076  35078  35082  35084  35086  35087  35088  35090  35091  35092  35094  35096  35100  35102  35106  35108  35112  35118  35120  35126  35130  35132  35136  35142  35148  35150  35156  35160  35162  35168  35172  35178  35186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橡皮是必不可缺少的文具.现在普遍使用的塑料橡皮,主要以氯乙烯基树脂为原料.氯乙烯基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C2H3Cl)聚合而成,这种小粒子有着很好的附着性和黏着性,因而清洁效果好.
(1)C2H3Cl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C:H:Cl=
2:3:1
2:3:1

(2)通过计算求C2H3Cl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称量 ②溶解 ③计算 ④装瓶.
(1)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③①②④
③①②④
(用序号表示);
(2)溶解步骤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和
玻璃棒
玻璃棒

(3)其他操作都正确,装瓶时不慎将少量氯化钠溶液倒在了瓶子外边,则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等于
等于
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
(2)地球表面约有7l%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BD
BD
 (填序号).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用洗菜水浇花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洗衣水冲厕所
(3)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C
C
  (填序号).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4)暴雨过后,河水的能见度很低,某同学取回河水进行研究.首先进行过滤,若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该图操作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是
没用玻璃棒引流
没用玻璃棒引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请说出一种控制这种环境问题的措施.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2)铁与空气中的
水、氧气
水、氧气
等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影响金属材料的有效利用.找出一种具体铁制品并说明它是怎样防锈的
铁栏杆-喷漆
铁栏杆-喷漆
.铁制品一旦生锈,可以用稀盐酸除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50℃时,把5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40
140
g;
(2)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答一种).
(3)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
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从微观角度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
(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
(2)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但前者不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而后者却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是因为
酸根
酸根
不同.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都含有大量的
氢氧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黄石模拟)现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和物共15.8克,与196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7.4克,求:
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黄石模拟)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即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作消毒剂.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的原理是:Ca(Cl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 HClO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1)漂白粉是一种
混合物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HClO在常温下分解,反应为2HClO=2HCl+O2↑.某瓶HClO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减小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3)在漂白粉中滴加盐酸,能加快漂白的速率,并且强酸能够制取弱酸.写出漂白粉中加入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4)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想知道该漂白粉是否变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是否变质?
[猜想]猜想1:该漂白粉未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猜想2: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CaCO3
猜想3: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固体成分为
CaCl2、CaCO3
CaCl2、CaCO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及仪器:盐酸、石灰水、品红溶液、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加入适量盐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把导管插入另一试管里的石灰水中
加入适量盐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把导管插入另一试管里的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
②在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少量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品红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黄石模拟)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甲
酒精灯
酒精灯
;乙
铁架台
铁架台

(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塘的淤泥中往往含有甲烷,用棍棒搅动淤泥将会有气泡冒出.在常温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实验室中常利用固体的CH3COONa和NaOH加热制得,如果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甲烷气体最好选
AF
AF
装置.甲烷使用
排水
排水
法收集,收集好气体后的操作是
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C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4)写出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黄石模拟)工业上用“碳捕捉”技术将CO和CO2混合气体的CO2反应,并得到CO,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示未标出):O和CO2

(1)反应②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
人工降雨(任一用途)
人工降雨(任一用途)

(2)反应①在“反应分离室”内进行,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O=2NaOH+CaCO3
Na2CO3+CaO+H2O=2NaOH+CaCO3
.将NaOH溶液和CaCO3分离的操作是
过滤
过滤

(3)“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2NaOH=Na2CO3 +H2O
CO2 +2NaOH=Na2CO3 +H2O

(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A D
A D

A.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B.“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D.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