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5239  35247  35253  35257  35263  35265  35269  35275  35277  35283  35289  35293  35295  35299  35305  35307  35313  35317  35319  35323  35325  35329  35331  35333  35334  35335  35337  35338  35339  35341  35343  35347  35349  35353  35355  35359  35365  35367  35373  35377  35379  35383  35389  35395  35397  35403  35407  35409  35415  35419  35425  3543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3mL,则实际液体体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科技部印发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指出:每月少开一天,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近百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约汽油五亿多升,减排二氧化碳百万余吨.
(1)二氧化碳大量排入空气中将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2)二氧化碳并非是百害而无一益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用途,如: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

(3)请再列举能实现“节能减排”的一条措施.答:
人走灯灭
人走灯灭

(4)若用C7H16代表汽油的成分,汽油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7H16+11O2 
 点燃 
.
 
7CO2+8H2O.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72kg/L.试计算:每月少开车一天,每车每年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假设汽油完全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许多能量由燃烧提供.因此,研究燃烧意义重大.研究燃烧要着力解决:①如何让燃烧反应发生;②如何让燃烧更充分;③如何获得优质燃料.
(1)为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
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
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
.?
(3)你认为具有哪些特点的燃料将成为未来理想的燃料?(任填两点)答:
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等
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钢铁易腐蚀.工业生产中常对钢铁零件“发蓝”处理,以避免(减缓)腐蚀.所谓“发蓝”,就是将钢铁零件等进行氧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蓝黑色氧化膜.“发蓝”处理过程可表示如下:
1.砂纸
打磨
2.除锈液浸泡
煮沸5-10min
3.除锈液浸泡
60-70℃
4.发蓝液浸泡
煮沸20min
5.重铬酸钾溶液浸泡
煮沸约10分钟
处理成品
(1)经“发蓝”处理后的钢铁零件表面上的蓝黑色氧化膜能够避免(减缓)钢铁腐蚀的原因是
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钢铁表面,使钢铁零件与外界的空气、水分等隔绝
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钢铁表面,使钢铁零件与外界的空气、水分等隔绝

(2)步骤II用除锈液(15%的硫酸溶液)浸泡铁的目的在于除去铁表面的铁锈.处理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铁将被溶解(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Fe+H2SO4═FeSO4+H2
).
(3)为检验步骤Ⅳ处理的铁表面是否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常往其表面滴5%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如果氧化膜不致密(铁部分裸露出来),将观察到
在铁的表面有红色的物质出现
在铁的表面有红色的物质出现

(4)除锈后的铁片在发蓝液(NaNO2、NaNO3及NaOH组成的混合液)中浸泡(步骤IV),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之一为8Fe+3NaNO3+5NaOH+2H2O═4Na2Fe2O4+3X↑.则上述反应中X所代表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为
NH3
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两种:氧气(O2)和臭氧(O3).常温条件下,氧气和臭氧均为气体,都能支持燃烧.虽然氧气和臭氧均有氧元素组成,但两者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如氧气为无色、无味气体,而臭氧则为淡蓝色、有腥臭味的气体.在高压放电条件下,氧气能转化为臭氧,臭氧发生器正是利用这一性质制取臭氧.
(1)氧分子和臭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3
2:3

(2)臭氧发生器将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反应属于
化学
化学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氧气和臭氧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4)磷在O2和O3中燃烧产物相同,则磷与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P+5O3
 点燃 
.
 
3P2O5
6P+5O3
 点燃 
.
 
3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新华网报道,南京某大学生因运动量大,一天喝了大瓶装的碳酸饮料6-7瓶,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昏迷症状等症状,后经抢救幸免于难.汽水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家庭制备方法是:取一个干净汽水瓶,加入一定量冷开水(或冰水),再加入白糖及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NaHCO3),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适量柠檬酸(可用HA表示)并立即将瓶盖压紧即可.
(1)NaHCO3和柠檬酸反应产生CO2涉及的原理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相似.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2)汽水中碳酸来源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3)饮用汽水时,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为检验冒出的气泡中含大量CO2,可以采用的操作是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瓶口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瓶口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常为河水,由于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常用次氯酸(HClO)杀菌.将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溶于水,在空气中CO2作用下可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加入明矾→沉降→过滤→加入漂白粉→净水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

(2)该居民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答:
混合物
混合物
.判断的依据是
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
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

(3)居住在龙岩的小明到沈阳度假,到了不久就感到浑身不适.医生诊断小明不适是因为“水土不服”.原来南方的水硬度较小而北方的水硬度较大,小明到沈阳后一时难以适应.如果你是医生,你将在饮水方面给小明什么建议?答:
饮用水改用纯净水(或蒸馏水等合理均可)
饮用水改用纯净水(或蒸馏水等合理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探究小组在学习分子知识后,拟开展实验验证:①分子是不断运动;②分子运动快慢受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影响.该小组向实验老师要来了玻璃棒、玻璃管、浓氨水、浓盐酸、棉花团等实验用品,并按下列操作进行实验.

实验I: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让两支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1)解释与结论:浓氨水与浓盐酸并无接触,但仍然发生了上述变化,由此可证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的
分子在不断运动的
(从微粒的性质进行回答).
(2)根据上述变化过程,说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各一条:
物理性质是
浓盐酸易挥发
浓盐酸易挥发

化学性质是
能与氨水发生化学反应
能与氨水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II:如图2所示,在玻璃管两端甲、乙处分别同时放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运动速度越快.
(3)两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是
HCl
HCl
(填“NH3”或“HCl”);
(4)实验中,白烟较多处应该是在图中的
C
C
处(填“A”、“B”或“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