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5256  35264  35270  35274  35280  35282  35286  35292  35294  35300  35306  35310  35312  35316  35322  35324  35330  35334  35336  35340  35342  35346  35348  35350  35351  35352  35354  35355  35356  35358  35360  35364  35366  35370  35372  35376  35382  35384  35390  35394  35396  35400  35406  35412  35414  35420  35424  35426  35432  35436  35442  3545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夹江县二模)经调查,我们夹江当地部分用来烧砖的页岩矿中含石灰石超标,取100g这种页岩矿盛于烧杯中,将2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成相等的四份逐渐加入,每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烧杯中所盛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次    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烧杯内剩余物的量 145.6g 191.2g 236.8g 284.6g
试计算:
(1)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所取的页岩矿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夹江县二模)实验室中需要22.4l(标准状况)SO2气体.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
  △  
.
 
ZnSO4+SO2↑+2H2O计算后,取65.0g锌粒与98%的浓H2SO4(ρ=1.84g?cm-3)110mL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查资料:(1)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会使溶液褪色.(2)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会变稀.(3)SO2气体的性质与CO2相似.F中盛放的是无水硫酸铜.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
H2
H2
(填化学式).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Zn+H2SO4═ZnSO4+H2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Zn+H2SO4═ZnSO4+H2
.(用化学方程式或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

①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
NaOH溶液
NaOH溶液
,作用是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

②装置D加入的试剂
浓硫酸
浓硫酸
,装置F中试剂的作用
检验生成物中有水
检验生成物中有水

③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装置E中玻璃管中黑色CuO粉末变红色,干燥管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装置E中玻璃管中黑色CuO粉末变红色,干燥管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④U型管G的作用为
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
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夹江县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B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夹江县二模)现有A B C D E F G H I九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单质甲、F匀为黑色固体,化合物乙、单质H匀为红色固体,A C D E G匀为无色气体,且气体A中只含两种元素,他们质量比为3:1.
(1)写出A在G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点燃 
.
 
CO2+2H2O
CH4+2O2
 点燃 
.
 
CO2+2H2O

(2)写出D与乙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Fe2O3
  △  
.
 
2Fe+3H2O
3H2+Fe2O3
  △  
.
 
2Fe+3H2O

(3)写出F与蓝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Fe+CuSO4═Cu+FeSO4

(4)写出C-I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夹江县二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
催化剂
.
2H2O+CH4
CO2+4H2
催化剂
.
2H2O+CH4

(2)“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B
B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BC
BC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夹江县二模)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注:图示仅表示微粒种类变化,不表示微粒数目变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B分子中含有
2
2
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
14:3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D
A、D
(填图中字母).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若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25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请仔细分析作答: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20 a 10
(1)第2次加入盐酸后,表格中a为
15
15
g.
(2)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5%的CaCl2溶液,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石粉末,完全反应后过滤,再将滤液进一步处理.从开始实验到此时,总共产生多少气体?
(3)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才能配成15%的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松江区二模)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试管

②若用AD组合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收集气体完毕,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将导管移出液面
将导管移出液面


③若要制取一瓶CO2,应选择上图装置中的
CE
CE
 (填序号);验证集气瓶中CO2已集满,其具体操作和现象为
将燃烧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将燃烧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④某同学用含有CO2的CO来还原CuO、并检验产物是CO2,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将他设计的装置图补画完整(画在图中)
,图中试剂a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试剂b是
Ca(OH)2溶液
Ca(OH)2溶液
(a、b均足量,且是不同种试剂).装置末端放一燃烧的酒精灯的作用是
防止未反应的CO排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防止未反应的CO排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短线相连代表可相互反应,箭头代表转化.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A中元素为地壳中含量最多之金属元素,且A能转化为C,B与D可相互反应,所有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则B的化学式可能为
Zn
Zn
,(填一种,下同)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Fe+H2SO4=FeSO4+H2
Fe+H2SO4=FeSO4+H2

(2)若A 大理石主要成分,且D能转化为B,C与D反应有气体产生,则C的化学式可能为
Na2CO3
Na2CO3
,D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图在本题后):
(1)图一中,要使甲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但又不能加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升温
升温

(2)图二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b
b

(3)t2℃时,50克水中加入
25
25
克甲物质,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4)9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冷却到t2℃点,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
15
15
g.
(5)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一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
小于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乙,实验时控制的温度范围是
0℃---t2
0℃---t2
时,均能达到上述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