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6389  36397  36403  36407  36413  36415  36419  36425  36427  36433  36439  36443  36445  36449  36455  36457  36463  36467  36469  36473  36475  36479  36481  36483  36484  36485  36487  36488  36489  36491  36493  36497  36499  36503  36505  36509  36515  36517  36523  36527  36529  36533  36539  36545  36547  36553  36557  36559  36565  36569  36575  3658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漳州质检)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普通黄铜由铜和锌组成,广泛用于制造板材、管材等,也用于铸造机械零件等.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50.00g黄铜样品,加入一种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有关实验数据如图.

(1)样品完全反应产生H2的质量
0.5g
0.5g

(2)图中m与n的关系是m
=
=
n(填“>”、“<”或“﹦”).
(3)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某同学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m(HCl)
m(HCl溶液)
×100%=
m(HCl)
198.25-m(zn)
×100%=10.03%
请分析该同学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误的原因:
在求算盐酸的质量时只考虑到反应后溶液减去锌元素质量,而没有加上氢气中氢元素的质量
在求算盐酸的质量时只考虑到反应后溶液减去锌元素质量,而没有加上氢气中氢元素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考古出土的青铜器表面有一层绿色的物质,俗称铜绿,其化学式是Cu2(OH)2CO3.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绿中Cu、H、C、O的原子个数比是
2:2:1:5
2:2:1:5

(2)铜绿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57.7%
57.7%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Cu2(OH)2CO3
  △  
.
 
2CuO+H2O+(  )↑,“(  )”的化学式是
CO2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10%的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试剂.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在20℃时的溶解度2.1g.
(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Ba(OH)2═BaCO3↓+H20
CO2+Ba(OH)2═BaCO3↓+H20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①白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
生成,说明有Ba2+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带塞导气管塞紧试管,把导气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试管中有
②气泡
②气泡
生成,烧杯中
③石灰水变浑浊
③石灰水变浑浊
,结合步骤2说明沉淀是BaCO3
步骤4: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
④加足量的氯化铜(或硝酸铜)溶液
④加足量的氯化铜(或硝酸铜)溶液
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有大量的OH-,综合上面步骤可知试剂由大量Ba(OH)2和少量BaCO3组成,假设成立.
(3)在20℃室温下,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 配制10%的B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实验要求,分析作答.
(一)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则装置A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严密
先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严密

(3)某气体既可以用装置C收集又可以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不与水反应,也不与空气中气体发生反应
不与水反应,也不与空气中气体发生反应

(二)某兴趣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若用该装置制取氢气,通过分液漏斗中加入30mL稀盐酸,与平底烧瓶中盛放的0.65g锌粒充分反应(盐酸足量).回答下列问题:
(4)将如图装置连接成整套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a→
b
b
c
c
→d(填接口字母).
(5)理论上0.65g锌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在该条件下应能收集到224mL的氢气,但3次实验收集到氢气体积的平均值约为242mL.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
A
(填编号).
A.收集的气体包括了酸的体积        B.收集的气体包括了空气的体积.
(6)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制取氢气最好选用的酸是
稀硫酸
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研究气体除杂及物质之间的反应,设计了右图装置分别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①除杂时混合气体的气流方向是由
a
a
(填“a”或“b”)端进入洗气瓶.
②A、B中都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CO2是否已除尽
检验CO2是否已除尽
,当看到
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
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
现象时,说明CO2已除尽.
(2)用该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提供的药品有
①紫色石蕊溶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干燥纸花.
A、B中应依次盛放
②①
②①
(填药品序号),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 +H2O═H2CO3
CO2 +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失去标签的固体粉末物质A,可能是CaO、Na2CO3或Mg中的一种.为了分析其成分,取少量固体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1)物质A不可能是
生石灰
生石灰
(填俗名).
(2)若现象C仍为无色溶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室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3)若现象C为白色沉淀,则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MgCl2+2NaOH═Mg(OH)2↓+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4)若固体物质A是由上述两种或三种物质混合而成,且实验方案中现象C仍为无色溶液,则固体物质A是
CaO和Na2CO3
CaO和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氯化钙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融雪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防冻液等.某工厂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如下.原料石灰石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MgCO3、SiO2和Fe2O3
(1)第①步酸洗所用的酸是
A
A
(填编号).
A.稀盐酸       B.稀硫酸        C.浓硫酸        D.稀硝酸
(2)酸洗时酸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3)固体1的名称是
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

(4)实验室中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漏斗
漏斗

(5)操作II的名称是: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冷却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