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7375  37383  37389  37393  37399  37401  37405  37411  37413  37419  37425  37429  37431  37435  37441  37443  37449  37453  37455  37459  37461  37465  37467  37469  37470  37471  37473  37474  37475  37477  37479  37483  37485  37489  37491  37495  37501  37503  37509  37513  37515  37519  37525  37531  37533  37539  37543  37545  37551  37555  37561  3756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物质燃烧消耗瓶中氧气,使瓶中气压变小,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
物质燃烧消耗瓶中氧气,使瓶中气压变小,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
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不能明显减小
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不能明显减小

(2)小军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一种溶液,重复实验(1),有倒吸现象,同时液体变浑浊.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反应式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小军还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
15
.原因可能是(答一条)
木炭的量不足,氧气未被完全消耗
木炭的量不足,氧气未被完全消耗

(3)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物质燃烧后的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物质燃烧后的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以及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
(1)物质A、C、D、E分别是什么物质?
A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C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D
氧气
氧气
;E
四氧化三铁
四氧化三铁

(2)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反应中,物质C的作用是
催化
催化
剂;而在暗紫色固体A受热分解的过程中,物质C是
生成
生成
物.
(3)写出A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符号表达式: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无色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该气体是空气
木条燃烧更旺
木条燃烧更旺
该气体是氧气
木条熄灭
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符号表达式.
(1)红磷燃烧: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4P+5O2
 点燃 
.
 
2P2O5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4P+5O2
 点燃 
.
 
2P2O5

(2)木炭燃烧: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C+O2
 点燃 
.
 
CO2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C+O2
 点燃 
.
 
CO2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H2CO3
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H2CO3

(4)密闭容器中的甲烷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氢气:
甲烷
高温
碳+氢气(CH4
 高温 
.
 
C+2H2
甲烷
高温
碳+氢气(CH4
 高温 
.
 
C+2H2

其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1)(2)
(1)(2)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1)(2)(3)
(1)(2)(3)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①氧气、②水、③石灰水、④空气 几种物质中,用序号填空:
具有助燃性的物质是
,常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是

常温下呈气态的是
①④
①④
,只含一种元素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②
①②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③④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中的一种,用一燃烧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火焰更旺,则可推断所盛气体依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氧气的若干种用途中属于支持燃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空气中氮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惠山区一模)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中,当倾倒二氧化碳时,发现了
蜡烛自下而上逐渐熄灭(合理均可)
蜡烛自下而上逐渐熄灭(合理均可)
现象;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团燃烧了起来.

【提出问题】棉花团为什么会燃烧起来呢?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能和CO2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和碱性物质.
(2)在常温下Na2O2能和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足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
①无水硫酸铜
没有变蓝色
没有变蓝色
;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
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1)“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生成了
氧气(O2
氧气(O2
;实验现象③说明该反应放出了热量;同时棉花团是可燃物,棉花团因为同时满足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所以燃烧起来了.
(2)请你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CO2═2Na2CO3+O2

【拓展提高】
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猜想与假设】
(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
Na2O2和Na2CO3
Na2O2和Na2CO3
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施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15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1.6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5g.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计算分析,确定了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
计算过程:
【反思与评价】
(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密封保存.
(2)有同学提出把第②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因为常温下Na2O2和水也能生成NaOH,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
不合理,因为常温下Na2O2和水也能生成NaOH,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