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0 | 73 | 74 | 146 | 147 |
烧杯中溶液质量/g | 200 | 273 | 273.76 | 328.4 | 329.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①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 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 金属钠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
同上,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OH+H2↑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 | 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 产物中一定有 C C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①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产物中一定还有 Na2CO3 Na2CO3 |
②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
③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位置 | A | B | C | 分液漏斗 | |
药品 | 澄清石灰水 | 碳酸钠溶液 | 澄清石灰水 | 稀盐酸 | |
操作 |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稀盐酸 | ||||
现象与结论 | 现象 | B中有气体生成,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中有气体生成,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OH)2+CO2=Ca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OH)2+CO2=CaCO3↓+H2O | ||||
操作 | 关闭K2,打开K1 | ||||
现象 |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 ||||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 B中因有气体产生而使压强增大,将碳酸钠溶液压入到A中,与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B中因有气体产生而使压强增大,将碳酸钠溶液压入到A中,与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 |
位置 | A | B | C | 分液漏斗 |
药品 | 红色溶液 | 稀盐酸 | 紫色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操作 |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碳酸钠溶液 | |||
现象 | B中有气体生成,C中紫色溶液变红 B中有气体生成,C中紫色溶液变红 . | |||
操作 | 关闭K2,打开K1 | |||
现象 |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A中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 |||
A中的溶液 | 含酚酞的碱性溶液 含酚酞的碱性溶液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31 | 91 | 111 | 129 | 313 | 336 |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1 | 1.2 | 1.4 | 1.6 | 2.0 | 7.0 | 11.0 | 1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 |
![]() |
![]() |
![]() |
A.植物油 | B.蔬菜 | C.米饭 | D.牛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