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9204  39212  39218  39222  39228  39230  39234  39240  39242  39248  39254  39258  39260  39264  39270  39272  39278  39282  39284  39288  39290  39294  39296  39298  39299  39300  39302  39303  39304  39306  39308  39312  39314  39318  39320  39324  39330  39332  39338  39342  39344  39348  39354  39360  39362  39368  39372  39374  39380  39384  39390  3939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提示: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生成水和氯化钠)
(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
相等
相等

(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3)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的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谁的结论正确
小洁
小洁
,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该实验没有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逸走了
该实验没有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逸走了

(5)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6)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
CO2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写出或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点燃 
.
 
Fe3O4
3Fe+2O2
 点燃 
.
 
Fe3O4

(2)有两种气体单质生产的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
 
2H2↑+O2
2H2O
 通电 
.
 
2H2↑+O2

(3)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4)
2
2
C2H2+
5
5
O2
 点燃 
.
 
4
4
CO2+
2
2
H2O
(5)
1
1
Fe2O3+
3
3
 H2
 点燃 
.
 
2
2
 Fe+
3
3
H2O
(6)
4
4
FeS2+
11
11
O2
 高温 
.
 
2
2
Fe2O3+
8
8
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00
19.00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20

(2)用化学符号表示氟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2
Ca
F
2
+2
Ca
F
2
; 
(3)X的值为
8
8

(4)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BC
(填序号);
(5)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AB
AB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用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X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实验前,关闭活塞,向X中加入水使X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保持不变说明
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为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B装置中盛放饱和NaHCO3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③要得到干燥的CO2,C装置应盛放
浓硫酸
浓硫酸
(填试剂名称).
④请说明装置B、C中试剂不能交换的原因:
若将气体干燥后再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则又有水蒸气带出
若将气体干燥后再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则又有水蒸气带出

(2)乙组同学围绕CO还原CuO产生的红色固体是否一定是Cu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Cu2O粉末呈红色.在酸性溶液中:Cu2O+H2SO4=Cu+CuSO4+H2O
②在空气中高温灼烧时:Cu2O稳定,而CuO将分解生成Cu2O和O2
提出猜想:
猜想Ⅰ:红色固体是Cu;     
猜想Ⅱ:红色固体是Cu2O;
猜想Ⅲ:红色固体是
Cu2O和Cu的混合物
Cu2O和Cu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步骤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 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直到质量不再发生改变,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b g.
步骤Ⅱ:数据分析
①若a=b,则猜想
II
II
成立;
②若b>a,则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Cu
Cu
物质;
步骤Ⅲ:另取少量红色固体投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根据此现象,该红色固体中含有
Cu2O
Cu2O
.写出由Cu生成Cu2O的化学方程式是
4Cu+O2
  △  
.
 
2Cu2O
4Cu+O2
  △  
.
 
2Cu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图是小李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A”物质属于
氧化物
氧化物
;“B”物质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盐).
(2)从物质组成看,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填:氧化物、酸、碱、盐).
(3)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③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⑦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4)NH4NO3溶液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实质是因为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NH4+和OH-结合生成了NH3和H2O.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回答: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能够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的
Ca2+、CO32-
Ca2+、CO32-
结合生成了
CaCO3
CaCO3

(5)请依据(4)中获得的启示,判断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D
D

A.Ba2+、SO42-     B.CO32-、H+      C.H+、OH-     D.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制取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参照以下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有(  )
物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CO2中含有少量CO 除杂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MnO2和K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滤渣洗涤、干燥
C. 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 鉴别 灼烧后闻气味
D. Na2CO3溶液中可能含NaOH 检验 滴加酚酞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一氧化氮是新近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氧化氮的化学式是
NO
NO

(2)餐桌上的化学污染直接危及饮食安全.2001年1月10日浙江余杭市有63人因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而中毒.“瘦肉精”又称盐酸克伦特罗,其化学式为:C12H19Cl13N20,“瘦肉精”中含有
4
4
种元素.
(3)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氯气(Cl2)和氧气一样,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
.
 
CO2+2H2O.在一定条件下,甲烷和充足的氯气可反应,请推测并写出甲烷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4Cl 2
点燃
.
.
 
CCl 4+4HCl
CH4+4Cl 2
点燃
.
.
 
CCl 4+4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课本中研究微粒特性的实验与其主要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主要实验目的
A 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证明物质是由细小的微粒构成的
B 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 证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 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证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 酒精与水混合的体积变化的实验 证明不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