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39870  39878  39884  39888  39894  39896  39900  39906  39908  39914  39920  39924  39926  39930  39936  39938  39944  39948  39950  39954  39956  39960  39962  39964  39965  39966  39968  39969  39970  39972  39974  39978  39980  39984  39986  39990  39996  39998  40004  40008  40010  40014  40020  40026  40028  40034  40038  40040  40046  40050  40056  4006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表中灭火实例的目的解释错误的是(  )
  灭火实例 采取该方法的主要目的
A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反应2A+3B═C+2D,若有10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6gC,那么要得到8gD,参加反应A的质量应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O2、CO2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NiFe2O4中铁元素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实验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4%左右的碳酸氢钠溶液.配制200g 4%的碳酸氢钠溶液,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怀柔区二模)下列四种做法,主要是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的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
浮在水面
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2)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和蜡烛点燃后分别发生的现象是
蜡烛熔化
蜡烛熔化
蜡烛先熔化后燃烧
蜡烛先熔化后燃烧
;根据此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

(3)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在
外焰层
外焰层
的最先碳化.结论:
外焰的温度最高
外焰的温度最高

(4)熄灭燃烧的蜡烛,观察刚熄灭的蜡烛会产生一缕白烟,若用火柴火焰接触白烟,可以看到
白烟能燃烧,蜡烛复燃
白烟能燃烧,蜡烛复燃
,原因是
白烟是固态石蜡小颗粒
白烟是固态石蜡小颗粒

(5)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一大烧杯罩在蜡烛上,一段时间后,发现
高处的蜡烛先熄灭,低处的蜡烛后熄灭
高处的蜡烛先熄灭,低处的蜡烛后熄灭
,原因是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但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所以密度比空气小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但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所以密度比空气小

(6)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
C、H
C、H
元素.
(7)燃烧3.5g石蜡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由此可推断石蜡中还含有
O
O
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