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过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不稳定,受热、遇水易分解; 2、过碳酸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2Na2CO3?3H2O2)=4 Na2CO3+6 H2O+3O2↑ 3、H2O2分解放出热量,Na2CO3受热不分解;I、制备研究:图1是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过滤. ,若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 漏斗 和玻璃棒 玻璃棒 .(2)生产中,反应及干燥均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原因是 防止过碳酸钠分解,影响产量和产率 防止过碳酸钠分解,影响产量和产率 .Ⅱ、纯度测定:测定过碳酸钠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部分仪器略去),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过碳酸钠样品(2.20g)和少许黑色粉末均匀混合后置于装置A中,在量筒中加满水; ③连接仪器,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水; ④待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水,并关闭活塞; ⑤待量筒中水面不再变化时,记录其中水面刻度; ⑥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积数据处理】: (3)实验中, A A ,则开始收集气体.A.刚开始出现气泡时 B.当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 C.若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部,复燃时 (4)若量筒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224mL(换算后质量约为0.32g),计算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 95.0% 95.0% .[Mr(2Na2CO3?3H2O2)=314,保留到0.1%】【实验反思】: (5)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 滴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体积,使得O2体积偏大 滴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体积,使得O2体积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金属材料是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离不开的材料之一,人类每年要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金属材料资源.根据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请回答: (1)铜是由 原子 原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铝制品在空气中有较强的抗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反应 4Al+3O2═2Al2O3 4Al+3O2═2Al2O3 .(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层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隔绝氧气和水 .(4)某工厂一要用赤铁矿石(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来炼制生铁.若要炼制含铁96%的生铁63t,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乙>甲=丙 乙>甲=丙 (用“>”、“<”或“=”表示).(2)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80 80 g.(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提纯甲.(4)把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B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
2H2+O2 ;该反应
放出 放出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2H2O2
2H2O2 ;二氧化锰起
催化 催化 作用.(3)光合作用 C6H12O6+6O2
C6H12O6+6O2 ;该反应将
光 光 能转化为化学能.(4)古代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炼铜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浅绿色 .(5)氨水(NH3?H2O)与稀硫酸反应, 2NH3?H2O+H2SO4═(NH4)2SO4+2H20 2NH3?H2O+H2SO4═(NH4)2SO4+2H20 ;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请用下列物质的数字序号填空.①醋酸 ②金刚石 ③氢氧化钠 ④碳酸氢钠 ⑤硝酸钾 ⑥天然气 (1)能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② ② (2)除去铝壶中水垢的是 ① ① (3)常见的复合肥料是 ⑤ ⑤ (4)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④ ④ (5)西气东输中的“气”是 ⑥ ⑥ (6)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 ③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