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1528  41536  41542  41546  41552  41554  41558  41564  41566  41572  41578  41582  41584  41588  41594  41596  41602  41606  41608  41612  41614  41618  41620  41622  41623  41624  41626  41627  41628  41630  41632  41636  41638  41642  41644  41648  41654  41656  41662  41666  41668  41672  41678  41684  41686  41692  41696  41698  41704  41708  41714  4172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回答问题.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
 
CO2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
 
CO2
.燃烧时产生
白光
白光
,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属于(
化合
化合
)反应.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
.反应
放出
放出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3)二氧化碳通入含有紫色石蕊的水中:
二氧化碳+水→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二氧化碳+水→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紫色石蕊由
色变成
色.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
 
2P2O5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
 
2P2O5
.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的
白烟
白烟

(5)加热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  
.
 
2CuO+H2O+CO2↑)
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  
.
 
2CuO+H2O+CO2↑)
.实验现象:粉末固体颜色由
绿
绿
色变成
色,试管壁上有
水珠生成
水珠生成

(6)镁带燃烧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
 点燃 
.
 
2MgO)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
 点燃 
.
 
2MgO)
.实验现象:镁带燃烧,发出
耀眼的白光
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鉴定集气瓶中充满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以下几个实验可行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二氧化碳能作为“舞台上的云雾,人工降雨”等用途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最好选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酒精灯
酒精、b
铁架台
铁架台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B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该反应属于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分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5)李华同学在实验室用集气瓶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她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收集氧气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了(合理即可)
收集氧气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了(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80g氢氧化钠溶液和100g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70.2g溶液.
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9.8g
9.8g
.   
(2)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
(3)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
(1)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火碱、烧碱、苛性钠
火碱、烧碱、苛性钠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熟石灰、消石灰
熟石灰、消石灰

(2)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是
C
C
(填序号).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3)同学们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
NaOH
NaOH
(填化学式).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会继续反应不能共存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会继续反应不能共存

【实验与探究】
(1)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2)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O2,溶液
没有
没有
现象(填“有”或“没有”)产生,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3)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过少,氢氧化钠的量较多与少量的盐酸反应(或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
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过少,氢氧化钠的量较多与少量的盐酸反应(或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

【拓展与延伸】通过上述的实验探究,你认为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CaCO3放在试管内加热一段时间后,某小组同学对试管内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加热CaCO3后试管内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CaCO3未分解,固体成分为CaCO3
乙同学的猜想:CaCO3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CaO;
丙同学的猜想:CaCO3部分分解,固体成分为
CaCO3和CaO
CaCO3和CaO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则甲同学加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2)乙同学向甲同学实验后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生成.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知
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拓展分析】
要直接判断CaCO3是否分解,除上述探究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溶于水通入二氧化碳看是否变浑浊
溶于水通入二氧化碳看是否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