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1811  41819  41825  41829  41835  41837  41841  41847  41849  41855  41861  41865  41867  41871  41877  41879  41885  41889  41891  41895  41897  41901  41903  41905  41906  41907  41909  41910  41911  41913  41915  41919  41921  41925  41927  41931  41937  41939  41945  41949  41951  41955  41961  41967  41969  41975  41979  41981  41987  41991  41997  4200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若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
燃着木条熄灭
燃着木条熄灭
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
提供水蒸气
提供水蒸气
,发生的变化是
物理
物理
变化.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上图3所示装置.
(2)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产生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产生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装置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气
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气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和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
化合物
化合物
(填“单质”或“化合物”).
(2)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3)图3中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否用澄清石灰水代替,说明你的理由?
不行,因为石灰水微溶于水,是稀溶液,很难把反应生成的氧气中的残留二氧化碳吸收干净
不行,因为石灰水微溶于水,是稀溶液,很难把反应生成的氧气中的残留二氧化碳吸收干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探究小组拟在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制取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收集气体的仪器名称是
集气瓶
集气瓶

(2)能够实现气体发生和收集的正确装置是
C
C
(填装置代号).该装置中制气体的反应方程式是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3)上面四套装置中哪个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无法自由控制是否进行?答:
B
B
(填装置代号).
(4)某研究小组拟用装置A中的发生装置产生CO2.实验时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138g,则需要用
10
10
mL量筒一次性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
7.5
7.5
mL(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才能配制出该稀硫酸.
(5)如图2为某同学设计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微型滴管内装稀硫酸.
①实验时应先挤压微型滴管,还是先点燃微型酒精灯?
先挤压微型滴管
先挤压微型滴管

②写出CuO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H2+CuO
  △  
.
 
Cu+H2O
H2+CuO
  △  
.
 
Cu+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空瓶生烟”(如图1所示),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图2表示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Cl=NH4Cl
NH3+HCl=NH4Cl
,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2)“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由于反应物为气体,生成物为固体,使得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
由于反应物为气体,生成物为固体,使得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

(3)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它属于化肥中的
 肥(填“氮”、“磷”、“钾”),此化肥不能跟
碱性物质
碱性物质
 混合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某种溶液中含有Na+、K+、Cl-、SO42-四种离子,假如用a、b、c、d分别表示它们的个数,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商代已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已会冶铁和炼钢.人类开发利用下列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着上述的某种内在联系.由此推断,下列金属中,人类开发利用最晚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 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然后再向甲、丙两支试管分别通入氧气,发现只有丙试管中的白磷能够燃烧,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CO和CO2性质不同,尤其是化学性质的不同,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