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2132  42140  42146  42150  42156  42158  42162  42168  42170  42176  42182  42186  42188  42192  42198  42200  42206  42210  42212  42216  42218  42222  42224  42226  42227  42228  42230  42231  42232  42234  42236  42240  42242  42246  42248  42252  42258  42260  42266  42270  42272  42276  42282  42288  42290  42296  42300  42302  42308  42312  42318  42326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g.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最后所得56.6g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NaCl
NaCl
,质量是
12.1
12.1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西安世园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已知S-诱抗素分子的化学式为C15H20O4,请回答:
(1)S-诱抗素含
3
3
种元素,其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5:1
5:1

(2)S-诱抗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4
144
,S-诱抗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3:1
3:1

(4)
72
72
克S-诱抗素中含氧元素为32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看到CO2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设计了演示实验:给集满CO2的烧瓶中加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迅速盖上并塞紧带有玻璃管的胶塞,玻璃管下端套有一气球(如图).振荡烧瓶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气球膨胀
气球膨胀

原因是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后烧瓶内的压强变小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后烧瓶内的压强变小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可是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经老师用力振荡后烧瓶内液体呈白色浑浊!好学的小明同学很想知道白色浑浊是什么物质,为此他进行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CO2+H2O═NaHCO3
(2)常温下,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小.Na2CO3过饱和后也会结晶析出.
(3)Ca(HCO32 可溶于水.
【猜想】猜想一:该白色浑浊物中只有Na2CO3
猜想二:该白色浑浊物中只有NaHCO3
猜想三:该白色浑浊物中可能有
Na2CO3和NaHCO3
Na2CO3和NaHCO3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小明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将该浑浊液体加水搅拌后发现白色浑浊消失形成无色溶液!这些神奇的变化让小明更加好奇,他于是又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其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加水后形成的无色溶液,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或无明显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或无明显现象)
该溶液中
Na2CO3(或没有Na2CO3
Na2CO3(或没有Na2CO3
②再取步骤①的上层清液,加入
稀盐酸
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或无明显现象)
有气泡冒出(或无明显现象)
证明该溶液中
NaHCO3(或没有NaHCO3
NaHCO3(或没有NaHCO3
小明通过努力终于明白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液体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请你通过以上实验现象分析说出小明完成本实验的最后结论是:猜想
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三组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量筒
量筒
;三组实验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
烧杯

(2)指出甲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
没用玻璃棒搅拌
没用玻璃棒搅拌

(3)乙实验中,燃烧匙中装入的药品通常为
白磷
白磷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冒出大量的白烟
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冒出大量的白烟

(4)丙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⑤→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2个氢氧根离子
2OH-
2OH-
;       (2)2个氢原子:
2H
2H

(3)氯化铝中氯元素显-1价
Al
-1
Cl
3
Al
-1
Cl
3
;(4)食盐水中的溶质
NaCl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东和小明收集了两个形状、大小、轻重和硬度均不同的易拉罐,如图1所示.他们很想知道每个易拉罐的材料成分,于是展开了以下探究过程.
提出猜想:图示易拉罐是铁罐或铝罐.
小东实验:小东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用于判断易拉罐的材料成分.
(1)将两个易拉罐碎片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Fe+2HCl=FeCl2+H2
2Al+6HCl=2AlCl3+3H2
2Al+6HCl=2AlCl3+3H2

(2)将两个易拉罐裁成条状放入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小明认为小东的实验不可行,其原因是
Al、Fe都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
Al、Fe都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小明实验:小明做了两个实验,确定了易拉罐的材料成分.
(3)取来两罐饮料,分别用磁铁吸一下,A能被吸引,B不能;
(4)将两个易拉罐加热、擦掉表面油漆,露出灰黑色金属表面,用刀在金属表面刻出划痕,然后裁成条状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A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其原因是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B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铝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
铝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

实验结论:A罐和B罐材料依次为
铁、铝
铁、铝

实验反思:小明运用自己所做的实验(3)即可证明A、B分别是哪种金属材料,比较(3)和(4),实验(3)的优点是
操作简单,节省药品
操作简单,节省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炼铁的反应原理,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2)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
铁矿石、石灰石、焦炭
铁矿石、石灰石、焦炭

(3)请指出此装置的不足之处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铁和铁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利用新技术能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用它和棉纤维一起编织成性能优良的劳动防护服,这是利用了不锈钢的
B
B
(填序号);
A.耐腐蚀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  D.导电性
(2)有一种含极细铁粉的麦片,使用后在胃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易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Fe+2HCl=FeCl2+H2

(3)市场上出售的“取暖片”中的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放热.发热剂需要接触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
水、氧气
水、氧气
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加快铁锈蚀的速度,更快放出热量
加快铁锈蚀的速度,更快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报道,某地出土了如图所示的文物,其中青铜壶的表面还附有绿色固体物质.试回答:
(1)图中出土文物不属于合金的是
C
C

(2)请分析出土的青铜器保存较好,而铁器却锈蚀严重的原因是
铁比铜的化学性质活泼
铁比铜的化学性质活泼

(3)请你提出一条防止钢铁锈蚀的合理措施:
在铁制品表面喷漆
在铁制品表面喷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