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2499  42507  42513  42517  42523  42525  42529  42535  42537  42543  42549  42553  42555  42559  42565  42567  42573  42577  42579  42583  42585  42589  42591  42593  42594  42595  42597  42598  42599  42601  42603  42607  42609  42613  42615  42619  42625  42627  42633  42637  42639  42643  42649  42655  42657  42663  42667  42669  42675  42679  42685  4269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前一种是单质,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中属分解反应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跟其他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家庭厨房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下列生活中的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一种碳-12原子的原子质量为M,现有甲、乙两种原子,其中甲与该碳原子的原子质量比为A:B,甲、乙两种原子的原子质量之比为C:D,求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提示:用M、A、B、C、D的代数式表示乙的相对原子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
,这一现象说明
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烧杯的作用是
对比
对比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此现象说明了: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同时还可以说明
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
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
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
碘遇淀粉变蓝
碘遇淀粉变蓝
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
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
.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面几位同学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四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强采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Cu+O2
加热
CuO
Cu+O2
加热
CuO
,铜丝表面的变化是
红色变黑色
红色变黑色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实验二]:小红采用B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
氮气
,根据实验推断它的性质有
难溶于水,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难溶于水,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容积的
1
5
,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
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
,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总容积的
1
5
,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P+O2
点燃
P2O5
P+O2
点燃
P2O5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气密性良好
气密性良好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注射器活塞在11mL刻度处
注射器活塞在11mL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有大量的白烟冒出
有大量的白烟冒出
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
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
试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后向左移动
试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后向左移动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等
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等

[实验四]小明用图D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
烧杯
烧杯

镁带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
Mg+O2
点燃
MgO
Mg+O2
点燃
MgO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镁与氧气反应,集气瓶内压强减少,内外产生压强差
镁与氧气反应,集气瓶内压强减少,内外产生压强差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1
21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
氮气
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和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9;20
9;20

(2)X=
8
8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BC
(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B
(填序号);
(5)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CDE
CDE
;(填符号,下同)
(6)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
C
C

(7)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E
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