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
(A)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B)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C)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E)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F)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G)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H)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J)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少量硫酸会产生沉淀
(K)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尾气中的CO与氮氧化物(NO)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中NO发生了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与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它作为“绿色环保溶剂”的原因之一是能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之二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当今全球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阔的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请写出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优点?(要求答出两点)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据统计世界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三亿多人口在缺水状态中。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举出一例你生活中合理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
(2)测定某水源的酸碱度时,可使用___________进行检测。
(3)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镉、铅等金属的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为了避免水资源受到污染,防止废旧电池的危害,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怎样做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酒精灯不慎被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火浇灭
D.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冰箱中使用含氟致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 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D. 气侯变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报载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露。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A. 用水冲洗泄露的浓硫酸
B. 将熟石灰撒在泄露的浓硫酸上
C. 将氧化钡撒在泄露的浓硫酸上
D. 用土将泄露的浓硫酸掩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面。“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以下做法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 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 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清江中
D. 杜绝污染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行分解的塑料。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 )。
A. 节省制造塑料的原料
B. 便于加工塑料产品
C. 扩大塑料使用范围
D. 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水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水就不可能有生机勃勃的地球,所以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下列各项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①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海上油轮的原油泄露
③水力发电
④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⑤使用无磷洗衣粉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①②④
C. 只有③⑤ D. 只有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