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少量CO2和水蒸气。按下步骤进行实验,可证明CO和H2的存在:
⑴将混合气体首先通过 ,目的是 。
⑵将由导出的气体,继续通过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⑶将从导出的气体,依次通过 和 ,若 变成 色,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学生用装置甲(瓶内避附有碳酸钙)作为制取氢气装置,先在瓶内放入锌粒,然后误将浓盐酸通过长颈斗注入瓶内中。现要有乙、丙、丁装置验证并除去 混有的杂质(H2O不需要验证),而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请回答: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⑵乙装置中中盛装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反应的方程式是 。
⑶丙装置中中盛装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反应的方程式是 。
⑷丁装置中中盛装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⑴制得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填装置对应的字母标号) 。
⑵证明并同时除去氯化氢气体,应选 装置;证明并同时除去水蒸气,应选 装置。
⑶所选的几种装置中各导管的连接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是(填导管中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生成 CO2、SO2和H2O。已知: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具有这种性质;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吸收而除去,而CO2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现用下图中所示各装置,设计一套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反应得到的各种产物。
其中B装置中的①③瓶中均无是品红溶液,②瓶中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⑴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有A、B、C、D表示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 )→( )→( )
⑵装置A中所加固体药品是 ,可以验证的产物是 。
⑶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⑴中的品红溶液褪色,⑶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则:⑴中的作用是 ;⑵的作用是 ;⑶的作用是 ;
⑷装置D中所盛液体是 ;可以验证的产物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下图标所示,A管中盛有干燥的炭粉,C管口盛有干燥的氧化铜粉末,B、D两个U型管中将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用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将3.0克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能入A管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B管质量增加0.8克,D管质量增中3.3克,计算进入C管和离开C管的一氧化碳的质量各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⑴所制得的氢气可能含有哪几种杂质(不考虑空气成分)? 。
⑵根据题意,连接下列仪器,用适当的A、B、C、……等序号,填入括号内,组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装置I接( )接( )接( )接( )接( )接( )接( )。
⑶丁装置的作用是 ,戊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
⑷称取氧化铜粉末7。8克,反前应前称量乙装置为28克,反应后乙装置为29。8克。算出有 克氧化铜被还原。
⑸测得氧化铜数值跟理论有偏差,可能是下列原因的 (写序号)造成。①氧化铜粉末中含有杂质没有反应,②氢气没有完全干燥;③氢气跟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④氧化铜粉末含有水。⑤乙装置中生石灰未能充分吸收生成物,⑥乙装置中生石灰已部分变为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⑴如果只验证混合气体中确有氢气,则除需要a装置外,还需另外两个装置,这3个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 )→( )→( ),确认混合气体含有H2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
⑵ 如果要同时验证混合气体中即有H2又有CO,则以上5 个装置都需要用上(每种装置只用一次)。其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 )→( )→( ),确认混合气体中有CO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证明混合气含有H2、CO、CO2和水蒸气,可选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省去铁架台
试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以上每种装置都有数个,可根据需要多次选用,每种装置的接口符号(a、b、C d等)固定不变。为了完成上述实验,所用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 是(填写接口符号回答)
⑴混合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
⑵A装置用了 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B装置用了 次,每次的作用是 ;
⑷C装置用了 次,每次的作用是 ;
⑸D装置用了 次,每次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 的沉淀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原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