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4806  44814  44820  44824  44830  44832  44836  44842  44844  44850  44856  44860  44862  44866  44872  44874  44880  44884  44886  44890  44892  44896  44898  44900  44901  44902  44904  44905  44906  44908  44910  44914  44916  44920  44922  44926  44932  44934  44940  44944  44946  44950  44956  44962  44964  44970  44974  44976  44982  44986  44992  4500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创造新分子的基础。下图中●、O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中表示的反应与实际相符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个数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工厂以流量10L/s排出含硫酸质量分数为2%的工业废水,现向该废水中排入含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2%的工业废水将其酸性中和后再排出。要使处理后的废水pH约为7,则含氢氧化钠的工业废水的流量应当是多少?(假设两种工业废水的密度都是1g/m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碳酸钠溶液的pH>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该实验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①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②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列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消失。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象为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是: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3)在原实验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盐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盐酸中的哪种粒子(H+、Cl-、H2O)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帮他通过下图中的三个实验完成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                          

(2)通过实验Ⅰ可证明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实验Ⅲ,在实验Ⅲ中应加入                 

(4)探究结果为                 

(5)请写出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物质是      

(2)医疗上可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视为盐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分)如何检验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是否具有酸性?请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方案一:                          

    方案二:                          

(4)取某硫酸厂排出的一定体积的废水与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若改用与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氢氧化钾溶液与上述一定体积的废水混合,则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制取氧气这节内容后,发现在实验室里用5%H2O2溶液加热制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                  。为了验证此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1)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第二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见下图)。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        

②第二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性,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另有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粉末,常温下,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此实验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原因                                   

(2)B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                                   

(3)C实验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                                   

(4)指出D实验中的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导致35.5吨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28人死亡285人受伤。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碱反应。氯气被吸入人体后,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被紧急疏散,戴防毒面具的消防人员不停地向空气中喷射水幕及碱溶液,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氯气的扩散。消防人员向空中喷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反应原理是:Cl2+2NaOH=NaCl+NaClO+H2O。就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写出氯气的两条物理性质               

(2)氯气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说明       

(3)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是:MnO2+4HCl(浓)X+2H2O+Cl2↑,X的化学式为  

(4)根据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泄漏出来的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NaClO是次氯酸钠,CIO-叫次氯酸根),试写出工业上以氯气和熟石灰为原料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