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B.冰箱中放入木炭后,异味消失
C.自行车被雨淋一段时问后,出现锈渍
D.夏天带到学校的咸菜表面有时出现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通过上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kg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一20%之间)?请通过计算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了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氮元素42kg。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购买硝酸钾、硝酸铵各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验证B中产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的是 。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1)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B物质自行确定)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
(2)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黑色铜丝网,则回收的铜丝网a的质量 (填“<”、“>”、“=”)铜丝网b的质量。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应加以适当的处理。他们采取加入铁粉的方案处理废液。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认为E装置可以代替B装置。请简述该同学应如何使用E装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两种,一种是用聚乙烯((CH2CH2)n]制成的,可用于盛装食品;另一种是用聚氯乙烯[(CH2CHCl)n]制成的。聚氯乙稀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1)通过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如果塑料点燃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种塑料可能是由 制成的。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塑料燃烧的产物。
若A瓶燃烧的是聚氯乙烯塑料,在B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C、D两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A瓶中用的是聚乙烯塑料,则在C瓶中 (“能”或“不能’’)观察到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新规定实行后预计塑料袋的使用量将减少2/3,但是其危害作用并没有根本解决,为尽量减少其危害,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Br2;Br2+2KI=2KBr+I2 由此可判断:
①S、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C1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12+K2S==2KC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 。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 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