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潮南区某中学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四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酸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④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凯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请回答:
(1)指出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凯抽到的是第 个考题;
(3)以下是小凯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凯得了3分。请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 、
;
(4)仅用上述仪器(药品另选),也能完成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若增加 (填一种玻璃仪器名称)还能组装成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但为防止加热时药品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处放__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牙膏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通常由磨擦剂、发泡剂、粘合剂等组成。磨擦剂是牙膏的主要成分,约占牙膏质量的一半以上。为了测定一种以碳酸钙为磨擦剂的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同学们根据碳酸钙的性质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案(除碳酸钙外,这种牙膏中的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均溶于水):
方案一:将一定量的牙膏放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进行 、洗涤、干燥等操作,称量出不溶物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将一定量的牙膏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用图1所示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锥形瓶中液面高度变化忽略不计),利用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三:用图2所示装置,将一定量的牙膏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测量相关数据,推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图1 图2
老师对三种方案提供了所需的仪器用品,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实验中,同学们操作规范、计算无误。
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操作是 ,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来得及完成实验,请写出可能的原因 。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方案二中实验结果偏低,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
你的改进方案是: 。
(3)方案三中实验结果偏高,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中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 ,D ,F ,H 。
(2)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③ ;
反应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探访太空圆满完成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史的新辉煌。其中航天飞行器座舱的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在上图空气更新的过程中,C、H、O三种元素中的 元素没有参与循环利用。
(2)装置(Ⅱ)中的CO2和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装置(I)、(Ⅱ)、(Ⅲ)中可知道O2来自 和 (填化学式)两种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作为还原剂。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在190℃时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X的化学式是 。因此,该化学品通常要在通风、 、阴凉处密闭贮存。发生爆炸时,现场会扬起大量的白色烟雾,粉末漂浮在空中并四处扩散。尽快逃生的正确做法是 (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顺风远离现场 D、逆风远离现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①黄瓜;②面粉;③菜子油;④加碘盐;⑤矿泉水五种食物,其中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提供维生素的是_________、提供脂肪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t3℃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⑵M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⑶将含等质量溶剂的A、B两种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B.纯碱、C.天然气、D.硝酸钾、E.纤维素、F.维生素、G.盐酸、H.硫酸这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2) 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 ;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
(4)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5)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
(6)能于改良酸性土壤并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性质,将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分为三份进行实验:( )
⑴第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⑵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盐酸的滴入逐渐有气泡产生
⑶第三份溶液中滴加BaCl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
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NaCl,可能含有NaOH
B.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NaOH,可能含有NaCl
C.一定含有NaOH、 Na2CO3,一定没有Na2SO4,可能含有NaCl
D.一定含有Na2CO3、NaCl,一定没有Na2SO4,可能含有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把金属矿物冶炼成金属就是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实现物质改造的典型范例。下表中不同的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年代不同,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决定这一年代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 )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