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羊绒衫——天然纤维 B.汽车轮胎——塑料
C.食品袋——塑料 D.不锈钢餐具——铁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称取21.1g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固体混合物,配制成523.3g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100g硫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小心烘干沉淀,得到固体23.3g。
试计算:(1)混合物中氢氧化钡的质量;(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13.2g放入29.3g水中,全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34.5g质量分数为40%的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0g固体。
求:(1)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2)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空气中的C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03%,但我们周围可能引起CO2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渠县某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氨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CO2相对含量”的实验方案,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过程。
(1)将2滴浓氨水滴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呈弱碱性),滴入几滴 指示剂,溶液呈浅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存在密闭的细口瓶里。
(2)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用50mL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10mL并密封,然后分别到操场、教室和宿舍三个地点抽气到50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入口,充分振荡;再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上,小心将余气排出。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n),直至注射器内的溶液 ,说明上述实验过程发生了 反应。
(3)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并得出结论: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抽气次数(n) | 空气中CO2的体积含量 | 结论 |
操场 | 2005.3.2/17:10 | 54 | 0.030% | |
教室 | 2005.3.2/17:10 | 36 | 0.045% | |
宿舍 | 2005.3.2/17:10 | 45 |
根据上述结论,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注意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绿色化学”强调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化学实验设计应该尽可能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1)图3实验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这是因为反应产物会________;若实验前往集气瓶中加适量的NaOH溶液,再进行实验,较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4是小强设计的CO还原CuO实验。该实验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体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为了探究金属Mg、Zn、Fe与酸反应的快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 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
② 分别加入足量的、大小相等的Mg、Zn、Fe,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各试管口上。
实验预测与分析:
(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气球膨胀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填试管编号)。
(3)该实验表明,实验室一般选用锌而不选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②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你认为在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应该: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是一种化合物,B、D、E是三种常见气体,其中D、E具有还原性。物质A~F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则A的化学式为 ;若A由三种元素组成,可用来作内燃机燃料,也可被氧化为醋酸,则A的化学式为 。
(2)根据上述转化关系,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类型的反应只要求写1条)
① 化合反应: ;
② 置换反应: 。
(3)实验室中,检验物质B的试剂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市面出售的紫葡萄的表面上常附有一种浅蓝色的斑点,它是为了防止霉菌而喷洒的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混合而制得的(配制时不能用铁制容器),其中石灰水可由煅烧石灰石所得到的产物与水反应而制得。请按以下反应类型写出以上叙述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换反应___________;
(3)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