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析了采集到的一河水水样发现河水呈酸性,经过凋查发现是由于酸雨污染造成的。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酸雨污染呈加重趋势。
①造成酸雨污染呈加重趋势的原因是
②某同学想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他的实验宋完成下列 实验报告。
[实验1]在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的硫粉,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可以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然后将燃着的硫伸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2]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验3]在向充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入1/3体积蒸馏水,盖上毛玻璃片,振荡后发现瓶内压强减小,取出少量该无色溶液在试管中,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发现紫色石蕊变红色。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其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4]用空气代替二氧化硫进行和[实验3]同样的操作,没有明显发现上述现象。请问[实验4]是否有必要? 为什么?
[查阅有关资料]二氧化硫溶于水得到的亚硫酸能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成硫酸。请你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回收废旧干电池、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面是我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废旧干电池意义的过程(片断),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应报告:
[提出问题] 废旧干电池的组成物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1. 淀粉遇I2变蓝色
2. 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
H+ | 溶、挥 | 溶、挥 | 溶 | 溶、挥 | |||||||
Ag+ | 溶 | 不溶 | 微溶 | 不溶 | |||||||
Ba2+ | 溶 | 溶 | 溶 | 不 溶 | 不 溶 |
[活动探究1] 电池中含有的材料有哪些?请各举一例:金属 ;非金属 ;……
[活动探究2] 电池的内容物中有没有我们熟悉的离子?
[猜想1] 小组中一同学在剥开电池锌壳时,闻到一股淡淡的刺激性气味,因此他猜想:电池的内容物中含有NH4+
[设计方案1] 取少量白色糊状物与 混合、研磨,闻到氨味,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猜想2] 可能含有OH-、CO32-、Cl-、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方案2] 为了验证猜想2,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表格中相应内容。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相应的结论 |
1.取样。溶于适量的水,静置,过滤。取少量滤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石蕊试液不变蓝色 |
|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的稀硝酸。 | 无明显现象 | 没有 存在 |
3.再向第2步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 少量的 溶液 |
| 没有SO42-存在 |
4.向第3步所得溶液中再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有 存在 |
5.取白色糊状物,滴加少量碘液 | 有蓝色出现 | 则说明有淀粉存在 |
[结论]上述实验证明,电池内白色糊状物主要是 (一种盐)和淀粉等两种物质混合而成。
[交流与讨论] 根据上述探究过程,你认为电池内容物有无回收价值?请简要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东和小南同学为探究我市建筑材料市场石头的成分,采集了一些岩石样品,与石灰石对比。发现:其外观、硬度没有明显区别;都浸泡在水中,岩石没有明显变化。
(1)由上述材料可知岩石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硬度较 _______,_____溶于水等。
(2)小东猜想岩石可能含有碳酸钙,他设计了如下的验证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把岩石磨成粉末,加入 _____。 | 如果产生气泡。 | 该岩石可能含有碳酸钙。 |
②把气体通入 ________ 。 | 出现_______ 。 |
(3)假如上述实验现象明显,小南认为小东的实验只能说明岩石中含有碳酸盐,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钙,请对小东的方案进行补充完善。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该岩石含有碳酸钙。 | ||
把反应后的混合物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溶液置于试管中加热。 冷却。 | 出现浑浊。 浑浊消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今天又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1)①此气体是什么气体?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
猜想 | 实验步骤 | 现象及结论 |
此气体可能是_________ |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右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③如用左图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_______端(填“a”或“b”)导入。
(2)我猜想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可以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某学习小组对三种金属Ti、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探究】a.Ti金属活动性比Al强。b. Al金属活动性比Cu强。
【查阅资料】钛能与盐酸反应。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操作分析】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布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
A.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B.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C.使反应金属温度相同,易反应
金属 | Ti | AI | Cu |
与盐酸反应现象 | 反应缓慢 | 反应剧烈 | 无明显现象 |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原假设中_____不正确(填“a”、“b”或“a、b”)。
(2)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______。
【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来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右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约占70%。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煤炭是否含硫”这一问题产生 了争论,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进行测定。请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为点燃煤炭,还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他们查阅资料后找到了这样一段话:“二氧化硫能使KMnO4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成无色),反应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
然而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印刷不清楚,根据上下文了解到该物质是一种酸,请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其化学式: (2分)。反应后生成的MnSO4中Mn元素化合价为 (2分)。
(3)盐往往是由离子构成的。如:KMnO4由K钾离子和MnO4 离子构成,K2SO4由K 离子和SO4 离子构成。盐的晶体或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构成它的离子决定的。
请根据(2)中查阅到的资料推测:KMnO4溶液呈现的紫红色可能是由 离子表现出来的(填离子符号,2分),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是实验室里标签破损的一瓶溶液,只能看清“K” 和“O4”。某同学对瓶中溶液是什么作了如下猜想,你认为她的猜想一定不合理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 B.锰酸钾溶液 C.硫酸钾溶液 D.碳酸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5年1月1日起,各地环保部门开始对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某校实验室里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废液10.22kg,该校用某化工厂废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的稀硫酸来处理,并回收处理后的溶液。当向混合溶液中加入10kg稀硫酸时,测得溶液的pH=7,此时溶液的总质量为20kg。
(1)原混合物废液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2)处理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给回收的溶液贴标签时,应如何表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